-
如何理解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又可以被称之为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在提起公诉人,被称为被告人。
2020.03.28 215 -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吗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险; 3、患有严重疾病,不能自
2022.05.11 720 -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保证金起点是怎么规定的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保证金起点需视情况而定: (1)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2)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或者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可以按涉案数额或者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标准; (3)对
2023.02.07 610
-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未满18周岁
我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四条 第二款规定,对未成年人审讯,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当场。同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八十二条 第一款作出了《刑事诉讼法》 第十四条 第二款更严的规定,即询问
2022-11-03 15,340 -
刑事案件中,如何处理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自诉案件管辖
一、不满16周岁人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犯刑法规定的几种特别严重的犯罪时,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14周岁的人来说,实施刑法规定
2022-01-23 15,340 -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杀人案
未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刑罚仍然是对其最严厉的惩罚措施。但由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在对其刑罚的适用上同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
2022-05-25 15,340 -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具有哪些证据
证据类型是指表达证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了刑事案件证据的八种类型,即:(一)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和存在状况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所有物品和痕迹。(
2021-11-25 15,340
-
01:11
刑事案件中嫌疑人不承认怎么办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其行为,则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得不到直接的口供证据,只有其他间接证据。因此,司法机关应当通过对全案间接证据的审查,运用正向推理、反向求证的审查方法,建立起间接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果各间接证据之间无法相互印证,存
2,906 2022.05.11 -
01:28
犯罪嫌疑人保释金要多少犯罪嫌疑人保释金要视情况而定: 1、采取保释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释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2、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情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
8,802 2022.11.23 -
01:46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别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三点区别,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在刑事诉讼中被刑事追诉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诉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审判阶段。 2、犯罪
1,331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