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遇到不合格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消费者购买商品,商品存在不合格现象,如何退货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了认为不合格的商品后,应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加以认定。如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可据此要求经营者退货,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消费者因产品三包问题与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发生纠纷时如何解决 消费者因产品三包问题与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发生纠纷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组织申请调解,有关组织应当积极受理。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执行三包的,消费者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由上述部门责令其按三包规定办理。消费者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解决,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出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赔偿,以造成的损失为赔偿基础。如果是食品的,可以要求十倍的购买价格赔偿。 2、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工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将产品销毁。 3、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可依照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买到不合格商品,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方法: 1、向销售商要求退换; 2、向生产厂家要求退换; 3、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4、向质检部门投诉; 5、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
买到不合格的商品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买到不合格的商品,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大家买到不合格的商品,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双方约定要求商家退货,或者要求商家进行更换、修理。没有国家约定和双方约定的,大家可以在
2020.11.18 226 -
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时维权方式有哪些
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时,维权方式如下: 1、自行协商; 2、达成和解; 3、向消协投诉; 4、消协调解; 5、申请仲裁; 6、向法院起诉。 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出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赔偿,以造成的损失为赔偿基础。如
2022.06.25 1,147 -
消费者买到不合格产品的赔偿规则是什么?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2020.08.01 825
-
消费者购买到批不合格的商品怎么办
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
2022-03-19 15,340 -
购买到不合格的商品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了认为不合格的商品后,应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加以认定。如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可据此要求经营者退货,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的,消
2023-06-13 15,340 -
消费者购买了不合格的商品如何退货?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了认为不合格的商品后,应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加以认定。如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可据此要求经营者退货,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2023-06-12 15,340 -
消费者购买不合格产品怎么维权
消费者通过信函、传真、短信、电子邮件和12315网站投诉平台等形式投诉的,应当载明:消费者的姓名以及住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投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投诉的日期等。 消
2023-01-07 15,340
-
01:07
销售过期产品怎么赔偿消费者销售过期产品赔偿消费者的规定如下: 1、作为消费者,买到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2、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实际发生的损失,例如退货,赔偿医药费等等; 3消费者还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的标准是
8,204 2022.05.11 -
00:51
商品房不合格怎么处理商品房不合格的话,首先要有证据证明商品房的质量问题在房屋交付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卖方故意隐瞒了房屋的质量问题。其次,还要证明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居住使用,比如对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此时需要户主保存好签订的买卖合同,先与开发商协商,
666 2022.07.12 -
01:15
商品房买卖合同不公平怎么办商品房买卖不公平的,合同双方均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以商品房买卖合同显失公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显失公平属于合同可撤销中的一种情形,因此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不公平时轻微的,不足以对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造成严重
1,43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