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恶意举报如何界定
恶意举报如何界定

恶意举报如何界定

2020-07-13 862
普法内容
对于是否存在恶意举报的区别,主要看举报的事情是否有事实依据的,如果是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举报的,就是属于恶意的举报。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怎么举报好人恶意举报不实,有人举报,恶意举报不实
    怎么举报好人恶意举报不实,有人举报,恶意举报不实

    举报人恶意举报对受害人造成损害的,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2020-08-21 403
  • 恶意透支的数额如何界定呢?
    恶意透支的数额如何界定呢?

    按照法律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 而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

    2020-08-26 89
  • 对于恶意举报如何进行申诉
    对于恶意举报如何进行申诉

    被人恶意举报的进行申诉,要依据被举报人的身份来确定,如果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复审机关需要在一个月之内作出复审的决定,如果对复审结果还是不服的,可以再向上一级进行复核。

    2020-10-06 420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解决恶意举报

    恶意举报怎么处理受到他人恶意举报的,如果是意图让被举报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就是属于诬告陷害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举报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公民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的时候,举报的内容是需要有事实依据的,公民不能进

    2022-08-28 15,340
  • 北京恶意加班如何举报

    如果公司恶意加班,强制加班,随便就恶意罚款怎么投诉如果公司恶意加班,强制加班,随便就恶意罚款怎么投诉

    2022-08-03 15,340
  • 如何应对恶意匿名举报

    如果公安机关查证后确认举报人是恶意举报,会对其行进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举报人要积极配

    2022-07-10 15,340
  • 如何处理恶意举报员工?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员工恶意投诉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用人单位不可以拒发劳动者的合法工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关赔偿责任。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

    2022-07-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怎么界定 00:55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怎么界定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界定有以下几点: 1、看注册成功后是否自己使用,即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产品是否和被抢注人的产品属同类或近似产品; 2、是否对被抢注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 3、是否直接控告被抢注人侵权,并提出赔偿请求。 通过这几

    340 15,340
  • 恶意抢注商标该如何认定 00:53
    恶意抢注商标该如何认定

    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的认定,具体如下: 1、复制、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申请注册的行为; 2、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抢注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商标的行为; 3、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4、其它以不正当手段抢注他人商标的行为。 恶意抢注商

    416 15,340
  • 恶意举报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00:59
    恶意举报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恶意举报要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1、行为人恶意举报他人的,若其主观目的是想让被害人承担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我国诬告陷害罪。我国人民法院对于犯该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5,262 15,340
行政复议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