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

2020-03-07 146
普法内容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关系: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过失犯罪有法律规定的才构成犯罪;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与过失
    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与过失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024-06-17 32
  •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什么意思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什么意思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020-03-16 289
  • 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
    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确规定,对于过失犯罪行为而言,其并非构成累犯。 因此,仅仅只有那些故意犯罪的罪犯才可能构成累犯。具体来说,如果罪犯在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惩处后,其刑罚已执行完毕或是获得了赦免,然而在此之后的五年内,若再度触

    2024-05-16 62
专业问答更多>>
  • 怎么鉴定犯罪过失和过失与犯罪故意

    1、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2、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又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

    2022-11-07 15,340
  • 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吗?那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呢?

    不一定,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

    2022-08-19 15,340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哪些呢?

    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

    2022-08-23 15,340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

    2022-08-0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01:21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什么区别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以下两点区别: 1、两者的性质不同。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

    1,211 15,340
  • 过失犯罪影响子女政审吗 01:05
    过失犯罪影响子女政审吗

    过失犯罪影响子女政审。父母有过过失犯罪行为的,子女可能会在政审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

    5,184 15,340
  •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01:02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受到损害。 2、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不一定能够决定犯罪性质。 3、犯罪客体是构成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但犯罪对象则不是构成任何犯罪

    34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丰培铭律师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继承
咨询律师
185-0044-778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