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催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信用卡的发展现状和法律环境,对于“银行催收”没有在银行的信用卡章程和信用卡合约中作出较详细的规范和约定。实践中,各商业银行银行卡发行单位的做法不尽统一和完整,容易造成犯罪分子反侦查和逃避法律追究情形的发生。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牡丹贷记卡透支催收方式是电话催收、上门催收、书面催告。 电话催收、上门催收、书面催告均符合法律规定,但银行应当如何保存和采集这些证据,则是追究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的关键。工商银行在发生超过规定期限的透支行为以后,以自己电脑的记录单反映催收,是不准确的。上门催告没有记录和持卡人的签字,书面送达也没有持卡人签收。这些“催收”工作只能是徒劳的,不具有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意义。当然,持卡人有意躲避银行催收不留痕迹是客观事实。因此,笔者建议银行发卡机构,针对恶意透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防范和采集证据:一是电话录音。调取发卡行与持卡人的通话记录,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二是邮政专递。按照信用卡合约的规定,明确持卡人接收文件的地址及因持卡人的原因造成地址不明确或无法接收的法律后果;三是登门催告,应由银行业务人员两人邀请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到场催告,并由银行作出催收记录,由持卡人签字确认,持卡人拒不签字时,可由在场见证人签字证明。
暴力催收的法律规定一般是在债权人的暴力行为构成犯罪的时候,对于其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为了催收债务有暴力行为伤害他人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催收要有哪些法律法规
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也就是说,谁也不能暴力催收。“对涉嫌恶意欺诈和暴力催收等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及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2020.02.06 705 -
催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
催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有:如果催收通过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等方式的,则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05.05 1,591 -
银行公告催收的法律依据
银行公告催收的法律依据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果借款人不按时偿还借款的,债权方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催收。
2021.05.06 255
-
银行催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法律有哪些规定
银行催收的法律规定主要是银行催收不能涉及贷款第三人;不能委托有暴力催收手段的机构进行催收;不能引诱贷款人借高利贷还贷款以及不能透露贷款人的个人信息。如果有违反的可以申请民事诉讼。
2023-10-22 15,340 -
银行上门催收违法,有哪些规定
银行上门催收不违法,只要其没有侵权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债权人催讨债务应当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如果债务人依然拒不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3-11-25 15,340 -
银行上门催收是否违法,有哪些规定
银行上门催收不违法,但是要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暴力讨债。银行上门催收是在维护银行自己的基本权益。银行入门暴力催收的,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10-12 15,340 -
暴力催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暴力催收的法律。因此,对暴力催收的量刑,要看催收人触犯了哪些刑法,比如恐吓、绑架、故意伤害等等。 犯罪嫌疑人暴力催收致受害人轻伤以上损害后果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
2023-08-05 15,340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36 2022.04.17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90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5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