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对试用期的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对试用期的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2023-06-13 09:0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四川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6-13回复

专业分析: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原因既有现行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的因素,还有有关方面对试用期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的因素。 错误认识之一,认为试用期满后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等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因此,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即使是处于试用期中,也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错误认识之二,认为试用期内劳动者不适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原劳动部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后,试用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可见,用人单位支付给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属于违法行为。 错误认识之三,认为可以不为试用期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规定,用人单位应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包括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所有个人。这表明,试用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建立了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并缴费。 用人单位应当摒弃错误认识,自觉遵守有关试用期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执法部门应全面正确地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对试用期劳动者的保护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试用期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权益,使滥用试用期的用人单位无违法得利可图,从而自觉规范用工行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1、求职者对试用期的误区:仅口头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满后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企业和新员工即建立劳动关系。如果企业和新员工口头约定试用期,但是不订立书面合同,则双方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如事实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则企业需向新员工支付未订立书面合同的双倍工资。由于双方建立事实劳动关系,员工可随时终止劳动关系;而企业要终止事实劳动关系,则需提前三十天通知员工,且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先订立试用期合同,试用期满后再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企业和新员工订立试用期合同,该合同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成立。该试用期合同实质上就是一份没有设定试用期的短期劳动合同。这样一份合同根本无法产生试用期的法律效果,如果企业以员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员工劳动合同,则属于违法解除合同行为。由于该合同是一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签订合同的次数来看,这算一次签订合同行为,如果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再订立正式劳动合同,则属于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签合同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员工同意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外)。 3、试用期满后,再延长一定期限的试用期,企业和新员工约定了试用期,企业觉得试用期太短,对员工不够了解,往往会作出试用期满后,再延长一定期限试用期的决定。该决定是违法的,法律明确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试用期比较短,企业第一次和员工约定的试用期大都是法律规定允许设定期限的上限,如果再延长一定期限的试用期,属于违法设定试用期。企业违法设定试用期,需向员工支付违法设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4、一年的劳动合同期限,最多只能设定一个月的试用期,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但部分企业HR却仍沉浸在错误的理解中。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一年以上”包含一年,也就是说订立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以设定二个月的试用期。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零一天,试用期为二个月”这样啼笑皆非的条款。 5、试用期内,企业可以无理由解除员工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员工无需任何理由,提前三天通知企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部分企业也认为,企业同样可以无需任何理由解除员工劳动合同,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只有员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存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下,企业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员工说明理由,不得无理由任意解除其劳动合同。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 1、“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这种认识没有法律根据。因为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能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到法院诉讼离婚,此外没有其他途径; 2、“先提出离婚会吃亏”。先起诉不等于一定能判离,更不等于原告必须在财产分割方面作出让步,二者没有必然联系;3“没和家人商量,法院不能判离婚”。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解决的是夫妻双方而非其父母、近亲属之间的纠纷; 4、“判离就可以和子女一刀两断”。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谁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要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律师普法更多>>
  • 离婚起诉书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离婚起诉书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离婚诉讼中有以下认识误区: 1、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 2、先提出离婚会吃亏。 3、没和家人商量,法院不能判离婚。 4、只要没判离,就有权接妻子回家。 离婚诉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与另一方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

    2021.02.27 100
  •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如下: 一、夫妻只要分居满二年即可自动离婚; 二、先提出离婚的一方,离婚判决会对其不利; 三、判决离婚会断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四、其他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

    2021.04.15 51
  • 离婚诉讼认识误区有哪些
    离婚诉讼认识误区有哪些

    对离婚诉讼存在着下列认识误区: 一、夫妻只要分居满二年即可自动离婚; 二、先提出离婚的一方,离婚判决会对其不利; 三、判决离婚会断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四、其他。

    2021.02.25 71
专业问答更多>>
  • 对试用期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原因既有现行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的因素,还有有关方面对试用期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的因素。

    2023-06-11 15,340
  • 对的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原因既有现行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的因素,还有有关方面对试用期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的因素。错

    2022-11-02 15,340
  • 对于离婚诉讼中的误区的认识有哪些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有: 1.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 2.先提出离婚会吃亏; 3.没和家人商量,法院不能判离婚; 4.只要没判离,就有权接妻子回家。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

    2023-01-29 15,340
  • 离婚诉讼中的认识误区具体有哪些

    离婚诉讼中具有如下的常见认识误区:夫妻分居满二年即可以自行离婚;谁先提出离婚诉讼对谁有利;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起诉离婚;起诉就可以离婚;诉讼离婚必须经过孩子的同意等。

    2022-11-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适用死刑的对象有哪些 01:19
    不适用死刑的对象有哪些

    从概念上理解,不适用死刑,是指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具体而言,以下罪犯不能适用死刑: 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这里所说的“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那一天不满1

    1,382 2022.04.17
  • 一般试用期的规定是多久 01:04
    一般试用期的规定是多久

    试用期一般规定的情形具体如下: 1、对于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三年以下一年以上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而一年以下三个月以上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三个月以下的合同则不得约定试用期。 4、同一用

    300 2023.04.20
  •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 01:52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在很多方面,具体如下: 1、权利客体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他物权的客体还可以包括权利,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创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业标记; 2、物权一般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对客体的支配,而知识产权则必

    1,767 2023.01.28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