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宪法完善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有什么意义,具体是怎样的

宪法完善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有什么意义,具体是怎样的

2022-03-02 03:1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四川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3-02回复

专业分析:

宪法完善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的意义: 1、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土壤和前提,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在私人财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在生产经营中积累的,也是他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在宪法中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包括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创造和获得的私人财产,可以起到鼓励公民从事个体工商业和创办企业的积极作用;可以使现有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放心大胆地搞经营、谋发展;也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海外资本,解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这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3、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无论哪一个社会,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才有可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活动。公民权利的实现,同样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实现公民权利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由国家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民的私有财产在公民权利的实现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公民权利中,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一起被称为公民的三大权利。这三大权利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财产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的物质基础。拥有了私有财产,意味着人们有了实现自己合法权利的物质条件。赋予个人私有财产权,意味着个人有权依法支配属于自己的财产,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个人的财产不会为他人所非法占有。没有财产权作为基础的生存权和自由权是不可想象的,不仅个人的生存失去了物质条件,而且个人的自由也失去了物质基础。因此,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于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私有财产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公民有条件、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权利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进而推进依法治国。 4、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须激发作为个体的人的活力,发挥人的创造力。财产权体现了对公民个人物质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公民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肯定,可以鼓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缺乏对私有财产的有力保护,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个人财产权予以确认和保护的规则,个人对其财产权的实现及其自身利益的享有就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从而也就不会形成所谓的恒产,也就很难使人们产生投资的信心、置产的愿望和创业的动力。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财产,鼓励个人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财产,使人们的生活殷实起来,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公民财产的宪法保护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律师普法更多>>
  • 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的规定包括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等。

    2021.04.17 377
  • 中国的宪法保护私有财产吗
    中国的宪法保护私有财产吗

    中国的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

    2021.12.13 1,734
  • 民法总则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民法总则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民法典(民法总则已经失效)明确规定民事主体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侵害财产权利,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依法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依法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2021.03.21 164
专业问答更多>>
  • 宪法对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怎样规定的?

    《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法征收或者征用公民的私有财产,并给予补偿。

    2022-01-01 15,340
  • 宪法修正案的关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关于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

    2022-03-12 15,340
  • 在宪法中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对于保护私有财产权有什么意义

    在宪法中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

    2022-03-27 15,340
  • 宪法规定私有财产的保护是什么?

    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

    2021-10-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法典关于财产分割是怎么规定的 01:21
    民法典关于财产分割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法院按这一原则判决夫妻财产的前提是财产是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如果财产分别是夫妻的个人财产,则不能用本

    1,597 2022.04.17
  •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00:56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0,393 2022.04.17
  • 什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01:28
    什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同意合同上的内容,并在合同上共同签字,该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对签订双方都有一定拘束力。但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双方或者多方,并且不可以是单方所为,需要经过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

    3,214 2022.04.17
损害赔偿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