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时,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明示了心理疏导对当今社会生活乃至社会进步的至关重要。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务员在履新职责过程中,职务变化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甚重。如何做好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从而促进公务员心理健康,无疑是我们心理工作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心理预报
著名社会科学家、爸妈在线天津市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郝某收教授,积30多年对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潜心研究和亲历实践的经验总结,于2009年5月正式提出了心理预报的理念。他指出:心理预报是预先对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告知。其重要特征,一是预先性,心理预报强调的是未雨绸缪,不当事后诸葛亮;二是告知性,心理预报要将心理分析的内容、结论公开告知受众。公务员职务变化的心理预报,既是预先对职务变化的公务员心理研究分析,并予以告知。
二、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的重要性
(一)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是公务员自身心理保健的晴雨表。国家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公务员考录、实习、履行岗位职责、职务变化、奖惩、退休等职涯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对公务员心理产生影响,而其中职务变化对公务员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因此关注公务员在职务变化时的心理现状,揭示公务员职务变化影响身心健康的深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预报出公务员在职务变化时会出现的负面情绪,从而事先有计划地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温控器。当前,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相关资料显示,65%的公务员感觉人际关系压力大。《广东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的人感觉太累,1.6%的人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二是工作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曾有学者对不同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调查的人中有54.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2007年一项对公务员进行的身心状况和职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5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机械化,累,心力交瘁。
还有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对自己和职业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47%公务员认为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50%的公务员感觉升迁的希望很小。不难看出,职务变化因素对公务员整体队伍建设影响甚重。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和心理工作者,研究和了解公务员在职务变化前后的心理变化规律,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岗前培训、岗位监督工作,是公务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是国家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的气象站。2001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数仅有3万多人。因其职位的高稳定性、福利待遇的优越性,诱使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到其中,拼抢所谓的金饭碗。在此后的几年中,报考人数陡增十几倍。2009年共有77.5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2009年国家公务员招考1.35万个职位,吸引77.5万人前来报考,其中有一个职位创纪录地引来4700多人争抢,这样的竞争堪称惨烈。公务员录用后的工作竞争,特别是职务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程度将异常严重。然而,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职能发挥。公务员队伍心理健康现状,对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随时了解、分析、预知公务员在职务变化时的心理状况,做好公务员职务变化心理预报,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成长,对公务员队伍健康发展,对公务员执政能力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公务员职务变化的心理预报
(一)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心理预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论,不断争取职务晋升应该是公务员高级层次的需要。职务晋升后,本应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情绪。而在人事管理实践中,在一部分公务员身上往往出现这样情况:职务晋升了,不但没有产生激励作用,而是出现了负面态度和负面情绪。由于对晋升结果内归因,对晋升后的新角色认识不清楚等原因,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认为自己的晋升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产生这种心理后,激励作用减弱,不求继续奋进,容易出现一段歇息状况。
(二)公务员职务变动的心理预报。公务员因为工作需要或个人原因,随时可能变动工作岗位。《公务员任免条例》规定,新任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要有在下一级三个岗位工作的经历。由于领导安排而调动,正面情绪是人挪活树挪死,而负面情绪多种多样。有的想是不是工作没做好,产生多疑情绪;有的想是不是给别人腾位子,产生埋怨情绪;有的想新岗位困难多,产生畏难情绪,等等。
(三)公务员职务降低的心理预报。公务员职务降低,一般均是因为工作出现失误,行政受到处分。组织人事部门和心理工作者要特别重视这部分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他们中有的是不服处理的抵触情绪;有的是破罐破摔的失落情绪;有的是前途渺茫的悲观情绪。组织人事部门和心理工作者对这部分同志更要有爱心,要当既严厉又耐心的教练,不要当只说对错的裁判员,更不要当旁边观望的观众。要把工作坐在前面,要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作出预报和预案,使职务降低的公务员心理上有一个比较平稳的过度。
-
公务员法的变化
192人看过
-
心理疾病成公务员职务犯罪重要诱因
395人看过
-
公务员法:六大变化能否"激活"公务员队伍?
285人看过
-
公务员退休时间的变化趋势
190人看过
-
公务员任职培训从“心”开始
373人看过
-
预防职务犯罪心得体会
198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
-
报考的公务员是否只能报考的职位?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61、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没有户籍和地狱限制,地方公务员考试每个省份的具体规定是不一样的、具体要参考招考公告。2、地方公务员考试一般会要求户籍、生源地或者本省境内高校毕业生。
-
公务员辞去职务报告的情形有哪些的呢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9一、因公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主要是担任选任制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章程的规定,向任免机关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二、自愿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愿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自愿辞职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权利,也是健全正常的退出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党政领导干部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而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由人大、政协选举、任命、决定
-
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和核心指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4坚持贯彻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依法惩治职务犯罪。 近几年来,腐败问题逐渐演变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最大的障碍,腐败成了国人最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反腐败这一项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惩政治斗争,人们盼望着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从根本来解决腐败问题。而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来打击腐败问题,是惩治职务犯罪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治标之举。如近年严惩了一批包括陈良羽、胡长清等在内的严惩腐败分子,对广大干部而言,起到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