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企业运作而言,按照海尔总裁张瑞敏的分析,订单是惟一驱动力。为了完成客户的订单,企业必须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而支持订单流动的整个过程就是物流。因此,物流和分销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未来:“得通路者得天下”
对于处于成熟期或标准化的产品而言,渠道是制胜的关键——谁掌握强大的、快速的渠道,谁就能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确实,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视分销渠道和分销管理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另外,在不远的将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企业群落之间的竞争。而在连接不同企业之间的纽带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信息化:制胜法门
信息技术对于分销管理能够带来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伊利集团在2001年网络分销管理系统上线以后,与1999年相比,运营效率显著改善:交货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存货周转天数从15天缩短为5天,库存成本降低将近30%。
第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加强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分销管理系统中的客户管理功能,使得客户通过一个窗口得到企业及时贴身的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交易的命中率。而且分销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融合,也将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理渐进完善。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对市场进行灵活的应对。伊利集团在上分销管理系统前,因牛奶保质期才2~3天,而结算周期至少需要5天,在这5天中,牛奶早就废了。分销管理系统上线以后,能够实时掌控市场的变化状况,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第四,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带来业务模式创新的机会。当今时代,很多产业正在发生着巨大而剧烈的变化,而那些能够及时应变、锐意创新、利用IT手段改变和创造市场竞争规则的企业,则可以实现超越式的巨大发展。像现在比较流行的第三代物流、协同商务,都是信息技术支持的崭新业务模式。
第五,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增加透明度。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是不透明的,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透明化。在中国制鞋业中排名第二的奥康集团,在实施了分销管理信息化后,将地处各方、与最终消费者最贴近的分销网络集中管理起来,减少了信息失真、延迟带来的损失。
第六,信息技术带来了应用服务托管(ASP)的崭新服务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有可能像用自来水一样按需使用应用程序,而不用自己建设和维护“自来水厂”、铺设和保养“自来水管道网络”等基础设施性的工作。将成为未来IT应用的一种主流模式。
问题:六大困境
企业的信息化历程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企业无法回避信息化这一历史潮流,因此,善于利用和管理信息技术,去其弊、取其利,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企业在分销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这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分销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以下六大困境:
1.数字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西方企业在分销管理中,形成了由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与呼叫中心、自动仓储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神经系统”。而我国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阶段,自动化程度低。
2.以“人治”为主,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信息化需要企业管理标准、明确、规范,而我国企业分销管理基础数据匮乏,管理的随意性大,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管理水平低,运作成本高。管理的规范化和优化(BPR)是信息化的基础,而对于分销业务而言,最主要的目标在于速度、效率和成本。而我国企业分销管理水平低,导致运作成本高昂,而且由于管理不规范,导致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业务需求不明、流程设计迟迟不能确定,从而大大增加项目实施控制的难度。
4.意识落后,缺乏长远的规划。企业要么不知道信息技术能够给业务运作与管理带来哪些影响,要么对信息技术“敬而远之”,以为将信息化工作交给信息中心或信息技术部门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信息化首先是业务部门的事。
5.缺乏选择软件与服务的科学方法。据一项调查显示,在IT应用不成功的案例中,因软件选择不当而失败的比例高达67%。正确的选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包括:一是不考虑实际需求,好高骛远;二是目光短浅,只强调对现有业务的电子化,导致软件选择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第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选择服务与选择软件同等重要。从某种角度上讲,选择专业的服务商比选择具体的软件产品更为重要。很多IT服务商的服务内容包括IT战略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功能分析与需求设计、软件选择与系统实施。
6.项目管理混乱,缺乏对信息化历程的把握。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企业的业务、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项目参与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并在企业中有一定势能和推动力。但很多企业不了解信息化的客观规律,无法有效把握系统实施推进和规避风险,因而在具体实施中困难重重。
对策:信息化建设四原则
信息化该如何进行呢?根据笔者从事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感受,认为在分销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要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哪个地方是企业经营中最薄弱的环节,就从哪里入手。根据“木桶原理”,水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很小的投入能够获得较大的产出。在很多分销商中,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库存,这是第一步迫切要解决的。
第二,要以业务部门为主导,以业务为本,以管理为纲,信息技术只是实现业务运作与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现手段。因此,业务部门必须先考虑清楚怎么做业务,业务流程什么样,怎么进行管理和监控,然后再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
第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从ERP做起,打通内部的运作关节,然后建立电子商务;接下来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等等一系列的内容。
第四,灵活性与简洁性相结合。灵活性是指软件要能适应企业的变化、发展与业务增长。这同时,应该尽量选用简洁的,而不能用特别复杂的系统。如果那样,会大大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维护成本,提高IT应用的整体拥有成本。
IT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运用得当,信息技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另一方面,IT应用需要很多技巧、知识和经验,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会将企业拖向黑暗的“IT泥潭”。因此,无论是借助外力,还是发展自身实力,企业都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IT应用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IT的杠杆效应,获得专业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发展壮大自己。
-
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74人看过
-
前期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地位
406人看过
-
财务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如何运行和控制
241人看过
-
秩序维护在物业管理中的地位
372人看过
-
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
264人看过
-
债权债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60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物业管理和主要物业管理对象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31一、什么是物业管理广义的物业管理泛指一切有关房地产发展、租赁、销售及售租后的服务。狭义的物业管理则指楼宇的维修及相关机电设备和公共设施的管护,治安保卫、清洁卫生、绿化等内容。物业管理理论上可总结为:由专业化的企业组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为物业售后的整个使用过程提供对房屋及其设备、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它是以经济方法为房屋、居住环境、物业维修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服
-
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事项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26物业管理企业根据《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下列管理事项: (一)房屋的使用管理及房屋公用部位的维修、养护; (二)道路、路灯、停车场(库)、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有线电视、消防、安全等公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三)小区容貌、绿化、环保、卫生的管理、维护; (四)小区安全、治安、交通、邻里秩序的维护; (五)代收代缴房租和水、电、气、通讯、有线电视等费用,代办房屋装修和水
-
物业管理费中的物业管理费分摊是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1管理费分摊,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理多个物业项目情况下,为保证相关的物业服务正常运转而由各物业服务小区承担的管理费用。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物业企业,下辖多个物业项目,当这个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接到一个项目后就会派出一个物业服务团队去提供服务。 而以前的测算方式中的“管理者酬金”,是指单个项目中物业公司的纯利润,那么以总分公司形式存在的物业管理公司,除了多个项目团队外还会有一个中央团队(总公司)的人员进行
-
物业管理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有哪些权利?它在物业管理中的义务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27物业管理公司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并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型经济实体,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它属于服务性企业,它与业主或使用人之间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它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特定区域内的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获得相应报酬。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管理中的权利主要有:①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区管理办法;②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管理办法对住宅小区实施管理;③
-
组织体系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05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企业的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对于最终能否成功具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组织体系健全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清晰,流程管理规范有序,员工职责明确。如果企业的组织体系不稳定,就会割裂绩效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如果决策层、经营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或者时常越位管理,那么企业内部的权力就会失衡,运行体系就会紊乱,员工也会无所适从,必然造成责任不清、责任感丧失和员工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导致绩效管理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