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移动互联网络安全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9:04:48 281 人看过

一部智能手机从出厂开始,到销售、使用的全过程,无意中就可能被装上各种软件,不仅耗电、耗流量、耗内存,还会暗扣吸费、泄露隐私

这并非危言耸听,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预装软件、病毒打包等威胁手机网络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形成黑色产业链。

预装软件:第一口奶效应

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移动网民已达4.2亿,约占网民总数的7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预装软件泛滥成灾,用户备受困扰。预装软件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和暗扣吸费,又很难卸载,ROOT刷机后无法享受保修,被形象地称为手机牛皮癣。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用户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用户新买智能机含15个以上第三方预装软件,66.8%的用户很少使用这些软件,强制预装最普遍的是三星、华为、中兴、联想和HTC。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在近日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预装软件本身没有错,安全有效的预装软件可让手机更具优化性能的操控体验,帮助入门用户顺利过渡,增加手机卖点。但预装软件无法卸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其带来的耗电、耗流量和暗扣吸费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我国安卓手机系统应用软件已达数十万个,为了推广应用软件,许多不法分子盯上了这第一口奶。有的手机厂商或与软件开发商有合作关系、或为增加手机卖点、或纯粹牟利,内置相关软件;运营商为增加用户量,开拓增值业务,在订制机型中要求厂家植入其品牌软件;代理商、渠道商则在手机出厂后、进入市场前人为刷机牟利,预装各种软件。

金山网络移动安全产品总监杨荫蒙称,预装软件有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它无法删除,用户常常先入为主,且有的预装软件会推荐其他的软件,对用户选择软件产生一定的影响。

病毒打包:暴利驱使下的狂欢

移动互联网病毒也在过去几年呈几何倍数增长。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显示,2011年这个实验室共截获2.5万病毒包,2013年截获约57.1万病毒包。金山手机毒霸安全中心近三年收集的安卓可疑样本量增长了近50倍。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陆兆华表示,病毒包直接威胁用户财产和隐私安全。而其爆炸式出现,主要与以二次打包为主的应用病毒产业链快速形成有关。

一款新APP一进入应用市场,就会立即被二次打包党盯上。他们只需对软件进行破解、反编译,加入病毒或吸费指令重新打包,最后将打包后的病毒APP放进市场。神庙逃亡、保卫萝卜以及植物大战僵尸等当红游戏都会遭到二次打包,被加入各类不良指令,以吸费、跑流量、上传个人隐私数据等;用户一旦下载使用,轻则频受广告侵扰、损失流量,重则账号密码丢失、隐私被泄。

此外,大量假冒各类电商APP,盗取银行卡密码等信息的假应用已经出现,一些知名购物网站甚至各类银行类APP都成为被二次打包植入病毒的对象。加上键盘黑手、USB窃贼等第三方病毒,手机支付面临不小的威胁。

二次打包已形成了从病毒开发、传播、运营到利益整合分配的黑色产业链,并已完成从手工作坊式的个人生产到集团化制造传播盈利一条龙的转变,威胁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和未来。杨荫蒙说。

谁来保障指尖上的安全?

多位业内人士称,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背后还是利益在作怪。通常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可以向软件商收费0.8元到5元不等,还靠偷跑流量或扣费等变相盈利。

一个10人团队可以在一个月内靠病毒打包纯赚150万元。国内较早从事APP加密产业的梆梆安全副总裁赵宇说,暴利驱使下,灰色产业链迅速形成。目前国内约60万款APP中,十之八九都经历了盗版或二次打包。

11月1日生效的工信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以及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

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新规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山寨机是预装软件重灾区,很难监管。此外,预装软件不只是手机厂商的问题,出厂之后的流通销售环节都可能出现,光限制厂商效果有限。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认为,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手机厂商、销售商和软件开发商、运营商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大力改革行业监管体系,可探索借鉴金融监管体系,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惩防并举加强监管。

另外,用户也要提高警惕,自觉维护手机安全。安全专家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谨慎下载使用软件、刷二维码,使用杀毒软件检测每一款新安装的软件,防止无意中从一些安卓软件市场下载安装病毒程序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4日 01: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网络安全立法助阵“互联网+”时代
    尽管A股近期的大幅震荡对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重创,但这并未影响互联网行业的景气周期,在昨日召开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多家机构及受访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表示看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在互联网+行动中,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将是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的首个重要工作,而信息安全则是落实互联网+指导意见的保障基础。在昨日召开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传出信息,网络安全的立法正在加速推进中,各部委将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等出发,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宽带网络建设提速尽管A股近期的大幅震荡对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重创,但这并未影响互联网行业的景气周期,多家机构及受访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表示看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在政府层面,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互联网加速与各个行业业态的深度融合,对宽带支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当前要认真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加大研发部署力度,加快建设宽
    2023-04-24
    273人看过
  • 美国:互联网安全受到空前重视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美国,正通过各种途径,对网络实施着成熟和有效的监控和管制措施。9·11事件是布什总统任期最重大的安全事件,这也促成了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战略。布什任职期间,美国发布了《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并设置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奥巴马上任伊始,着手推进网络安全评估并制定美国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2009年公布了《美国网络安全评估》,同年年底成立了全国通信与网络安全控制联合协调中心,协调和整合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下属6大网络行动中心的信息,以提供跨领域的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判断能力,分析并上报全国网络空间的运行状况。2010年2月,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009网络安全法》,该法案给予总统权力宣布网络安全的紧急状态,允许关闭或限制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网络。美国国会还陆续通过了《保护网络资产法案》、《信息安全与互联网自由法》,在监管互联网方
    2023-04-24
    321人看过
  • 互联网网络安全面临威胁有什么
    1、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获得敏感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恶意攻击者往往以此为基础,再利用其它工具进行更具破坏性的攻击;2、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3、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4、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5、行为否认: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6、电子欺骗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7、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
    2023-03-28
    215人看过
  • 互联网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一、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三)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二、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二)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三)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四)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2023-04-30
    428人看过
  • 网络安全问题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二、网络安全问题有哪些主要有四种方式中断、截获、修改和伪造。中断是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它毁坏系统资源,使网络不可用。截获是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修改是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不仅获得访问而且对数据进行修改。伪造是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权用户将伪造的数据插入到正常传输的数据中。三、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的机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连上Internet/Intranet的其他的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我们在设计时
    2023-05-30
    132人看过
  • 互联网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为了便民及办证、办卡而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商家、培训班、银行、电信等单位,必须要保护好市民的个人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非法转让出售。2、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尽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时丢失造成损失。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头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如确实需要协助调查,切勿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一、如何应对电信诈骗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
    2023-04-11
    16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问题一般有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15
      流动性风险。 这个指客户资金从a账户到b账户之间流动时候的风险。举例,客户收益资金,全部取现回进来的原卡。本来正常1天到账,最后合作方或者其他原因,搞了7天到账。虽然钱没丢,但实际上出现流动性风险。这种流动性风险对一些客户伤害仅次于资金被盗。
    •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处理?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8
      一是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木马病毒、黑客攻击始终伴随着互联网诞生与发展,成为互联网渠道、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安全隐患,非法网站、恶意程序、开源的手机应用程序都会给木马和病毒带来可乘之机,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乃至资金损失。 二是电信诈骗的持续危害。与传统金融相比,虚拟互联网渠道导致了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金融诈骗,随后利用互联网快速、批量的特点进行资金盗转,不给客户反应时间
    • 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问题一般有哪些呢?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06
      流动性风险。 这个指客户资金从a账户到b账户之间流动时候的风险。举例,客户收益资金,全部取现回进来的原卡。本来正常1天到账,最后合作方或者其他原因,搞了7天到账。虽然钱没丢,但实际上出现流动性风险。这种流动性风险对一些客户伤害仅次于资金被盗。
    • 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安全是怎样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0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 互联网金融安全相关疑问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15
      流动性风险。 这个指客户资金从a账户到b账户之间流动时候的风险。举例,客户收益资金,全部取现回进来的原卡。本来正常1天到账,最后合作方或者其他原因,搞了7天到账。虽然钱没丢,但实际上出现流动性风险。这种流动性风险对一些客户伤害仅次于资金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