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与故意杀人罪的差异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16:44:18 128 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第一,两者的主观方面不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与过失,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第二,两者的行为方式不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方式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是作为;第三,两者对法益的侵害程度不同。单纯逃逸后,由于受害人还有可能被其他人救助,所以逃逸行为只是对生命、健康造成危险。肇事后移置受害人的,一般是将其转移至隐秘的地方,受害人被他人救起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逃逸行为对法益的侵害程度轻于故意杀人、伤害罪,这也是刑法对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轻于故意杀人罪的原因。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有如下区别: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00: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交通肇事逃逸相关文章
  • 交通肇事逃逸与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区别
    1、犯罪客体的上的区别。犯罪客体是区别此罪彼罪的重要标准,交通肇事的犯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与安全,交通肇事行为人完成交通肇事行为时违反了交通法规、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故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逃逸行为侵犯的是我国法律保护的国家正常司法追诉活动、公民人身权、财产权;2、犯罪的主观方面上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交通肇事行为人对造成交通肇事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是过失的。至于对于违反交通法规来说,则往往是明知故犯。但判定行为人主观性质的依据不是针对行为本身,而是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犯罪行为人对交通肇事的结果的发生完全是出于过失。如果行为人对违章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持故意态度,就不能认定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逃逸人对逃逸造成的后果果在主观上既可能出于过失也可能出于故意。一、因交通事故被判刑的属于故意犯罪吗因交通事故被判交通肇事罪的,不属于故意犯罪,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
    2023-03-07
    442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与肇事逃逸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对方不来处理,就涉及了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了。大家可以参照如下方法处理。一、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
    2023-03-21
    8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如下:1、交通肇事罪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故意杀人罪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2、交通肇事罪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故意杀人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致人死亡的界定标准是怎样的交通肇事逃逸后致人死亡的界定标准如下: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
    2023-06-28
    31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的含义及其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它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从事运输的人员,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的含义及其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它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从事运输的人员,而故意杀人罪为一般主体;(2)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法规是故意,但对因此所发生的严重后果及至致人死亡却是过失,而故意杀人罪对致人死亡是故意;(3)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法规和运输秩序,而故意杀人罪则侵犯了人的生命权
    2023-04-22
    109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可构成故意杀人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肇事车顶着被撞女子狂奔200余米,甘井子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朱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去年6月25日4时30分左右,市民王女士骑自行车经过华北路周水子立交桥下时,不幸的一幕发生了。当时一辆红色捷达轿车撞上了她,她趴落在了机盖上,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肇事车辆继续驾车前行!事故发生时,市民段先生正好驾车路过,目睹了事故发生了经过,肇事司机的行为让他感到很气愤。当时,肇事车辆顶着王女士狂奔200余米,又将她从车上甩了下来,继续逃窜。后来,肇事车辆在逃跑过程中,撞上了一棵大树,最终才停了下来。事发后,肇事司机和王女士均受伤,被
    2023-06-11
    22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行为人在过失交通肇事后又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交通肇事作为前行为,并非后行为故意杀人的必经阶段,故意杀人也非交通肇事的必然结果,两者之间不存在吸收关系。交通肇事与故意杀人行为之间,也不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一、数罪并罚是什么意思数罪并罚是刑法中规定对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的一种量刑情节,对于数罪并罚的,分先减后并和先并后减两种,要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
    2023-03-04
    455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肇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逃逸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9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2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 第一,两者的主观方面不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与过失,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第二,两者的行为方式不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方式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是作为; 第三,两者对法益的侵害程度不同。单纯逃逸后,由于受害人还有可能被其他人救助,所以逃逸行为只是对生命、健康造成危险。肇事后移置受害人的,一般是将其转移至隐秘的地方,受害人被
    • 交通肇事逃逸故意杀人怎么规定的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4
      首先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肇事逃逸死亡和故意杀人的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5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以杀人为目的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手段方式多种多样,不排除以驾驶机动车故意撞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杀人是有动机的,就是有什么怨恨纠结。交通肇事是过时犯罪,也就是说不是故意的,是大意或者疏忽,肇事人吃感冒药驾驶机动车是过错的,因为一般感冒药上都说明感冒后严禁驾驶或者高空作业,这也是人皆知的常识。如果司机承担主要责任的话,过时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经济损失30万
    • 交通肇事逃逸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2-19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