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统计领域违法行为查办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06 20:00:08 201 人看过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提起诉讼、审判三个程序。由公安相关部门进行立案侦查,一般时间不超过二个月;立案侦查结束后案件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会在一个月内做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检察院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会在两个月内审判。

益阳市南县工商局查处的违法医疗、药品广告案

当事人南县广播电视台于2015年1月发布南县协和医院医疗广告,广告中含有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偏瘫、三叉神经痛、妇科炎症等疾病的内容,并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当事人于2015年1月发布乐邦龟蛇酒钢筋铁骨伸筋活力丸少林咳喘膏风施克舒筋定痛片等药品广告,宣称每天喝两口,大病小病全赶走30天彻底治愈,一盒无效,全额退款。当事人发布的上述医疗、药品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南县工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3万元,并处罚款7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08: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没收广告费用相关文章
  • 在社保领域探索计算机审计
    今年审计署安排对部分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进行审计。针对目前社保经办机构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特点,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我们注重将传统的审计手段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相结合,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一、注重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软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社保经办机构除采用相应的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和生成财务报表外,还使用包括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征收基数核实数据库、发放标准数据库和代发机构发放数据库等业务数据库系统进行征收和发放管理,为此,审计组在审前调查时对社保经办机构计算机使用情况予以重点关注,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中,强调了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并针对S省社保部门计算机使用的特点,明确了对哪些内容采用计算机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的重点。二、熟悉使用被审计单位软件,逐步消化,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在对S省社保局养老保险决算汇
    2023-04-24
    285人看过
  • 要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要约是指与他人人订立合同。要约的成立条件如下: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2、要约内容必须具体确定;3、要约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4、要约必须发给希望与要约人签订合同的要约人;5、要约应当明确发出;6、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如下:1、在性质方面,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不具有约束力。要约一发出,要约人在一定时期内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得随意撤回或者撤销;2、在内容方面,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3、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主观愿望不同。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主观愿望是希望和相对人订立合同;而要约邀请的当事人主观上只是希望别人向自己提出订立合同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
    2023-07-02
    324人看过
  • 企业改制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改制的体制形式有:1、整体改制。整体改制是指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2、部分改制。部分改制是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部分改制比较适合于大型企业的改制,尤其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集体企业改制的途径有哪些1、对于大型集体企业,可根据国有资产多,企业资产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明确产权。把国有股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国有股份,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把其中的国家股出售或租赁给企业职工,实行租股结合,国有民营。2、对于中型集体企业,可把国有资产和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出售给企业职工,改组成由国家股份资产、企业职工集体股份资产和本企业职工个人股份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或全部由本企业职工股份
    2023-07-11
    170人看过
  • 事业单位改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事业单位改制的方法与步骤1、强化领导,健全班子。切实加强对建设局所属事业单位转制改制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充实局事业单位转制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力量。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实施一把手工程,专门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转制改制工作。同时,抽调人员组成转制改制工作小组,做好基层事业单位转制改制的具体工作。二是指导帮助各个基层事业单位建立了转制改制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转制改制工作班子,做到班子健全、人员到位、办公地点落实和工作时间保证,保证工作班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正常有效开展转制改制工作。2、宣传发动,精心组织。一是根据建设部和省市关于建设系统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局基层事业单位的实际,研究制订下发了《关于基层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就局基层事业单位转制改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制主要形式、政策依据、操作程序、工作要求等方
    2023-06-09
    308人看过
  • 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践与探索
    劳动关系的认定如下: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有下列情形的,建立劳动关系: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偿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一部分。员工怎么提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但由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有关约定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提前
    2023-07-05
    170人看过
  • 我国劳动关系重建的实践与探索:政策与实践经验
    (一)劳动关系的恢复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仲裁的裁决书或者法院判决书判决应当恢复劳动关系的,那么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自该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自然恢复,恢复的效力溯及到用人单位一方违法解除之日,那么对于这段时间的工资待遇相关福利都应该足额的补发给员工。(二)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恢复劳动关系的生效法律文书的补救方式。如果员工确实是非常希望重新回到公司工作,在得到恢复劳动关系的生效法律文书后,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再次明确告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这在法律上属于再次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这种情况在现实情况下经常发生,《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既不履行也不明确解除,具体而言可能包括不发放工资、不提供工作岗位和办公室等,前者是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后者属于不提供劳动条件的情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2条第3
    2023-07-20
    461人看过
换一批
#广告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没收广告费用
    相关咨询
    • 什么叫实践法律行为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28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
    • 什么算实践法律行为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3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
    • 什么是实践法律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05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
    • 如何解释实践法律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01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
    • 什么是指实践法律行为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01
      实践性法律行为也叫要物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需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只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没有保管物的实际交付,保管合同还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分为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不仅要求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保管、自然人之间的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