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双十一”价格“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0:12:33 132 人看过

双十一即将到来,不少市民也做好了网购的血拼准备。对此,市物价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血拼时多长个心眼,警惕网购中的价格陷阱。

陷阱网购中六种不正当价格行为

虚构原价

即网店经营者凭空捏造原价,诱骗消费者。市物价部门提醒,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价格作为原价。

虚假优惠折价

即在未标原价的情况下,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如网店内的某商品在销售时,标明打5折,现价100元,而在此次销售行为之前的七天内,商品成交价出现过等于或低于100元的情况,则涉嫌价格欺诈

虚夸标价

即商品销售时所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全网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是没有依据或无从比较的。

使用欺骗性语言、文字或图片等诱导消费者

如某网店在商品销售价格旁边注明仅限今日字样,而实际上该价格已执行多日,并非当日才有。另外,消费者如遇限时抢购、仅限节日期间等字样时也要注意。

价格附加条件未告知或未明确告知

如网店在销售商品时,标示包邮字样,消费者这时则要注意是否有附加条件,如买满几件或买满多少钱才包邮。如果没有标示,却在实际结算时还收了邮费,则要警惕该店是否涉嫌价格欺诈。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如网店在销售商品时标示从整个行业上下游情况来看,该商品已进入涨价周期,就涉嫌不正当价格行为。

对策查看交易记录防患于未然

那么,消费者如何判断这些不正当价格行为是否存在呢?市物价部门表示,对于以上行为的前四种类型,消费者可以在购物时仔细查看商品的成交记录,核对之前的成交价格。市物价部门在此提醒消费者,网购时要擦亮眼睛,有疑问时可与网店经营者先行沟通,要保留好聊天记录和购物票据,当发现注册地在泉州地区以内的网店经营者涉嫌不正当价格行为时,可拨打价格热线12358投诉举报或通过网站平台投诉。

同时,也告诫网店经营者,当前网络消费领域是物价部门监管的重点,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监管,精准打击。对于屡查屡犯、群众举报集中的网店,将全程跟踪,一经发现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如有违法所得,将责令其退还消费者,无法退还的,没收上缴,并处以最高5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将按行为处以5万元至50万元罚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09: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正当价格行为相关文章
  • 警惕移民三大“陷阱”
    警惕移民三大陷阱无论是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还是出于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抑或纯粹为了享受轻松闲适的生活,近两年,曾经只是极少数有钱人专利的投资移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但是,在求助于移民机构、移民顾问时,一些过于优厚的待遇却让他们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包办热门国家与前些年加拿大、澳洲、新西兰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同,近些年随着美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开放投资移民大门,国人在选择移民国家的问题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而能够包办所有热门移民国家的机构竟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美澳加,还是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只要客户有需求,移民顾问统统大包大揽。揭秘:消费者选择移民中介机构时,首先要认准有资质的公司。移民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必须获得公安部门颁发的特许经营执照后才能够从事移民服务。而且,按规定这个执照必须悬挂在公司门口最显著的位置。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定要亲自到准备委托的这家机构做个实地考查,无论其办公环境
    2023-06-05
    284人看过
  • 警惕有奖竞猜陷阱
    阿拉善盟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有奖竞猜陷阱。该消费警示中说,目前有一种通过电话信息台和手机短信息进行有奖竞猜的活动,观众只需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或者猜测某项比赛结果,甚至无须回答任何问题,只要发送短信息、拨打信息台,就有机会参加阿拉善盟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有奖竞猜陷阱。该消费警示中说,目前有一种通过电话信息台和手机短信息进行有奖竞猜的活动,观众只需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或者猜测某项比赛结果,甚至无须回答任何问题,只要发送短信息、拨打信息台,就有机会参加抽奖,赢取奖品。据介绍,此类有奖竞猜活动,很少有公证机构参与,完全是组织者按照自定的程序、规则抽取中奖者,真正的赢家只能是信息费的收取者,即运营商、服务商、节目制作方。参与活动的人数越多,活动组织者赚取的信息费就越多。这种有奖竞猜活动的获奖人数一般不按比例设定,而是每次竞猜固定获奖人数,一次活动大多只出
    2023-06-08
    200人看过
  • 警惕买房三大陷阱
    对大多数市民来说,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如果稍有疏漏,对以后的居住很可能带来不便。因此,在选择楼盘、签订购房合同以及与房屋中介打交道时,都要慎之又慎,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容易疏漏的地方。小心配套虎头蛇尾配套设施虎头蛇尾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配套设施在房屋销售时看似正常运作,实则难以完全达到的地方,这就需要购房者仔细识别。应对绝招:购房者应冷静分析楼盘的各种配套设施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如开发商许诺可提供免费交通车,那这种免费是永久的吗?二是调查楼盘宣传中的相关教育设施,比如小区幼儿园等是否已为教育部门所认可。三是看周围是否有替换的配套设施。合同空白处猫腻多一些购房合同中可能会有空白的地方。这为开发商作弊提供了条件。应对绝招:购房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耐心看完全文,遇到空白处应填上自己应有权益的内容。如无需填写时,也应画上横线,防止对方在空白处私自填上对其有利
    2023-06-10
    143人看过
  • “健康消费”警惕陷阱
    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健康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健身房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哈尔滨市消协提醒,办理健身卡时要冷静理性,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书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警惕服务内容不明确、最终解释权归本店等消费陷阱。元旦前后,众多健身机构借着健康消费的东风做起了促销,利用免费体验周买十送二不满意就退款等各种形式吸引顾客。家住香坊区的金女士在这种大规模促销攻势下,办理了一张按年计费的健身卡。不久,金女士接到通知说店里年底装修。当时也没签协议就交钱了,就给了一张卡。现在说需要暂停营业十天,但对于我们这种办理年卡的顾客怎么补偿一直没说法。金女士说。据了解,健身卡多以预付费的方式办理,按年或按次消费。健身消费发生争议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服务质量、消费合同变更等情况。由于部分消费者在办理健身卡时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造成出现问题后索赔难等情况。哈尔滨市消协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健身场所时,最好
    2023-04-24
    345人看过
  • 网购警惕诈骗陷阱
    如今,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物美价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网购陷阱,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乐亭民警提醒消费者警惕网上购物中的五种诈骗陷阱。陷阱一:制造虚假网络链接,植入木马。消费者与卖家商定价格后,卖家会发一个付款的网络链接,此链接却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买家应仔细区分链接是否为真正的购物网站,确认后方可付款。陷阱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目前,网上制假售假的现象较为常见,一些网店被各种假名牌充斥。陷阱三:大肆宣传、奖金诱惑。不法分子利用奖金或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其网站。一些网店还打出了攒积分换奖品的招牌,但其奖品最终还是要付费的。陷阱四:蓄意提升信誉值、迷惑消费者。许多消费者认为信用度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有保障。然而,一些不良网店利用专门帮助卖家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提升信用度,人为炒高,欺骗消费者。陷阱五:利用银行卡诈骗钱财。网上交易一般为银行卡支付,不法分
    2023-06-07
    340人看过
  • 买房者需警惕十二大购房陷阱
    一套房子也许是许多人一辈子最大的投资,也是一辈子的希望,它的任何小事对购房人来说都是大事。当面积缩水、虚假广告、延期交房、私改规划等让购房人吃亏上当的事成为常态,我们需要知道,在实践中开发商到底设置了哪些陷阱?还有哪些新的陷阱需要我们去识破?以下列出了12种购房陷阱,通过大家对买房陷阱的爆料及专业人士的解读,给正跋涉在买房路上的网友一个提醒与参考,同时希望每个购房者买房过程都能一帆风顺!1、精装修陷阱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精装修/全装修房,但是开发商并不在合同中明确写明装修及配套设施所使用的材料品牌和标准,此种情况下,经常是开发商逃避责任,或让装修公司直接与购房者签订独立的装修合同,在出问题时一推了之。2、私改规划陷阱开发商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擅自更改规划,如小区绿化变更、原有的沿街会所和物管用房都将用作商铺经营、承诺的幼儿园消失、外立面材料私自变更等等。3、以奥运为借口延迟交房以奥运为借
    2023-06-10
    235人看过
  • 签合同警惕“订金”陷阱
    “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相比之下,“订金”虽不是法律上的“定金”,但在签合同时,却经常使用。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合同中,如果写的是“订金”,一方违约,另一方无权要求其双倍返还,只能得到原额。有些个人和企业利用人们法律知识的欠缺,在订立合同时,故意设下陷阱,将定金写成“订金”,以逃避法律制裁。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留神合同文本中的“定金”和“订金”条款。
    2023-06-09
    294人看过
  • 警惕预付式消费陷阱
    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各级消费者组织接到预付式消费投诉案件207件,平均每天超过一件。昨日,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今年第9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预付式消费陷阱。省消委分析,207件预付式消费投诉案件,主要涉及美容、健身、加油、商场、干洗等行业,投诉内容主要为格式条款不公、店面转让损害持卡人利益、合同欺诈、店方携款潜逃、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省消委人士指出,目前我省预付式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消费券、购物券、健身卡、美容卡、加油卡等预付式消费方式非常流行。但由于市场发展过快、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以及部分经营者诚信缺失等原因,导致预付式消费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且一般金额较大,涉及人数众多。省消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要全面了解经营者相关情况,尽量选择规模较大、市场信誉好的经营者。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
    2023-06-07
    406人看过
  • 港澳游警惕消费陷阱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春节期间去香港、澳门旅游购物。对此,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香港、澳门旅游消费时要提高警惕,一旦陷入消费陷阱,要及时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近年来,大陆游客到香港、澳门旅游购物活动日益活跃,黑龙江省赴香港的游客就由10年前的每年数千人发展为如今的数万人。但随着游客增多,误导消费、强迫购物、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黑龙江省消协提醒,去港澳购买商品时,要选择带有诚信等字样的商家去消费;在购买价格较高的数码商品时要对商品的价格、性能,尤其是商品在国内是否有售后服务等事项进行全面了解,并索要消费和保修凭证;采用刷卡消费方式付款时,要仔细核对划款金额后再确认签名,避免出现划款有误的现象。此外,大陆一些省份的消协还与香港、澳门消委会签有消费投诉合作协议,如消费者在港澳地区遭遇消费侵权,可直接到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及时
    2023-04-24
    348人看过
  • 要警惕民间融资陷阱
    快速办理银行贷款;个人贷款,马上放款;信用卡贷款,方便快捷广告上诱人的话语,令不少急需用钱的人心动。不过,在这些方便背后,可能有陷阱。近日,湖北省银监局对武汉一些担保公司、贷款咨询公司和投资公司进行了暗访。暗访中发现,这类公司中有一部分确属合法经营,对活跃金融市场有积极补充作用,但有一部分则存在不规范经营、虚夸服务甚至欺诈行为。暗访中,有些担保、投资咨询公司无法或者拒绝出示工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有的夸大服务,声称可以在一两天内办好房屋贷款或者车贷,明显与银行正常放贷周期不符;有的提出可用公司自有资金以大大高于同档次银行贷款的借贷利率先帮房屋业主提前归还银行放贷,再以该房屋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变相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有的只在广告上留下手机号码,联系到本人后,通常只约定在某公共处所见面,不愿意告知固定办公地址;还有的表示可以协助顾客伪造或者优化信用证明,用于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等等。银监局
    2023-06-05
    383人看过
  • 双十一遇到低价消费陷阱怎么办
    可以通过网络维权,和起诉等保障自己的权益,让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3-06-13
    290人看过
  •  警惕借贷盘资诈骗:哪些陷阱需要警惕?
    在申请贷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常见陷阱。首先,确保还款金额与原借款金额一致;其次,贷款期限与实际借款期限一致;再者,每月还款金额与实际还款能力相符;此外,贷款利率与实际贷款利率一致;还款方式与实际还款方式也应相符。同时,应避免故意写错借款人姓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由人代写借条或签名等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陷阱:1.还款金额与原借款金额不一致。2.贷款期限与实际借款期限不一致。3.每月还款金额与实际还款能力不一致。4.贷款利率与实际贷款利率不一致。5.还款方式与实际还款方式不一致。6.贷款金额与申请贷款金额不一致。7.还款期限与实际还款期限不一致。8.每月还款金额与实际还款能力不一致。9.贷款利率与实际贷款利率不一致。10.还款方式与实际还款方式不一致。2.故意写错借款人姓名,如将出借人姓名用相近的其它字代替。3.由人代写借条或签名,事后不认账。4.借条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事后不认
    2023-11-07
    411人看过
  • 高位买房警惕“烂尾陷阱”
    近年来各地房价持续高涨,买房投资的市民日益增多。然而在当前宏观调控“声声紧”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开发商资金紧缺,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烂尾楼群。专家提醒,此时买房要擦亮眼睛,看清开发商的实力和招数,警惕承诺背后的“烂尾陷阱”,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楼盘烂尾房款没着落今年8月,北京宣武区某楼盘30多名业主在售楼处抗议。业主们表示,开发商多次承诺至今仍没兑现,60多户业主总共投入7000多万房款,三年多了仍不能入住。楼盘烂尾后,业主维权困难重重。业主邢先生称,他们从2003年底开始维权,官司是胜诉了,但房款仍然没有着落。即使法院强制执行也没效果,因为开发商的账户没钱。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面协调,挽回一些损失。广州的李先生买了一套住房,住进去快一年了,房产证却迟迟拿不到手。原来是开发商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用贷款盖二期项目,并没有给李先生及时解押并办理登记备案。广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治超说,有些开发商不告
    2023-06-05
    362人看过
  • 网络租房警惕三大陷阱
    网络租房方便快捷,中介费用低,受到以年轻租房者为主的青睐。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网络租房普遍诚信度底,存在三类骗局。如何规避网络租房陷阱,记者请海舟律师事务所张贵宾律师为市民支招。现象一:描述相似度低“两室两厅,靠近温泉花坛,有热水器、洗衣机、空调,家具齐全,月租300元……”近日,打算租房的小徐在网上浏览到这样一条消息,当即拨打了联系电话。但当她交了30元的看房费看房后,发现房子和网上描述的不一样,位置在离温泉花坛较远的一个偏僻小巷内,而且家电基本都不能用。支招:租房时最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专业网站。看房前,租房者最好在电话中询问清楚房屋的具体位置,生活实施用品是否有用、装修年限等问题。现象二:真假房东难辨咸宁学院经管系的毕业生罗同学曾经有过惨痛的租房经历。刚毕业时,他照着网上一条租房信息,在咸安西河桥附近看了房子,也拿到了钥匙。当他将自己的东西搬进房子时,却意外地发现房中还另有一位住户
    2023-06-10
    478人看过
换一批
#价格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不正当价格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活动的基本规范,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侵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干扰破坏了正常价格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价格行为这对市场公平竞争危害巨大,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禁止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更多>

    • 选择旅游项目需警惕哪些陷阱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13
      旅游陷阱 陷阱一:导游带去的地方不要买东西。 陷阱二:旅游纪念品千万小心。绝大多数是假的,价格虚高。应该说100%是假劣货。 陷阱三:旅游套票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买卖自愿,卖卖不成情谊在,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而当今除了门票狂升,无耻美其名什么保护文物,还搞出个套票。就是把你喜欢不喜欢的旅游点门票捆绑卖给你,价格高得惊人,而且其中混杂不少不值一顾的伪劣产品。而那些套票,只是当天有效,实际上你根本
    • 二手房产权应该警惕哪些陷阱?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1
      1.看产权交易是否有限制 如存在被抵押、涉讼、被列入拆迁范围、土地使用权性质为集体或划拨、属于安居用房以及危房等不能上市交易的问题。如军产、院(医院)产、校()产的公房,必须经原产权单位盖章后才能出让,而大多数这样的单位都不允许其职工向外人出售房屋。 2.买之前看看是否有承租人 在同等条件下,房屋的承租人具备优先购买该房屋的权利,所以必须得到该承租人不购买房屋的书面承诺,或是等租赁关系结束后再购买
    • 买房需要警惕哪些陷阱买房须知道的六大陷阱以及应注意的陷阱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27
      对于普通购房者或刚需族而言,买房就相当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半辈子辛苦积攒的财富,因此买房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别当心,但如果不注意以下6大陷阱,如果没有提防这以下买房陷阱,期待”则可能变成失望,让你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陷阱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夸大吹嘘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开发商在宣传中最爱用尊享人生”奢华园林”幼稚配套”这些词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可能在收房时才发现,所谓的奢华园林,还只是小树苗、小土坡,所谓的
    • 签订购房合同需警惕的陷阱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3
      签订购房合同需警惕的陷阱: 1.在认购书里没有注明因何种原因退房以及后果; 2.合同主体认定不明; 3.不要轻易在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上签字; 4.约定提前交纳部分费用; 5.卖方解除合同应约定明确。
    • 怎样避免商品房买卖合同警惕九大陷阱?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17
      一般来说,在签订《认购协议书》前,由于经营者未提供《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作参考,使消费者不能全面了解自已交付定金的担保内容。正式签约时,由于已交定金,迫于不退定金的压力,消费者往往只能委曲求全,签订不平等的格式条款。这种在不知情前提下签订“认购协议”的做法对消费者天然不利,加重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显失公平。经营者用“消费者清楚知道等字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是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