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将近,正是商品销售商的销售旺季,也是消费者的购物旺季。往往在这个季节,一些不法商家欲发不义之财利欲熏心,玩弄各种伎俩,使消费者一不小心掉入意想不到的消费陷阱。为此,省消协提醒消费者,在这个黄金购物旺季,应认真识别和预防消费陷阱。
陷阱之一虚假广告。利用不真实、不准确的广告描述误导消费者,如对赠品的数量、规格、型号不予说明,以很小的字体或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注明赠送的附加条件等。如一些商场在宣传中把5折起中的起字写得很小,消费者往往看成了5折,造成误导。
陷阱之二消费赠券。一些餐饮、百货企业为招徕顾客,采取消费满一定数额即获现金赠券或优惠券等促销手法,如买100送50、买100返100,但不说明这些优惠券的使用条件,待消费者要求兑现优惠券时,却发现柜台上到处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现金兑现,而能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高利润商品,且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不能再次取得优惠。其实,商家就是让这种活动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引诱人们掉进循环购物的无底洞。
陷阱之三购货赠物。通过赠送积压、过期甚至假冒伪劣商品为诱饵,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以特价、处理商品不享受三包、赠品不享受三包等借口拒绝承担责任。有些商家在有奖促销活动中,用残次品或劣质品充当奖品赠送给顾客,同时还打出广告说,奖品是无偿赠送的,出现质量问题概不负责。有的小商场甚至干脆把过期食品或假冒产品,三无产品混在奖品中变相销售。
陷阱之四礼品包装。为满足消费者送礼的需要,一些超市专门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大礼包。这些礼品往往包装精美、高雅气派,且常常印有馈赠佳品、上等极品、礼品精华等广告招贴,可拆开细看,常常绣花枕头稻草包,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短斤少两现象严重,价格明显偏高等,在精包装商品上耍滑头。
陷阱之五设解释权。无论是商场打折、降价、返券或是饭店推出的优惠券,一般都附有本店保留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字样。如庆佳节,手机买一送一,实际上是买一部手机送一个手机号;节日期间,饭菜五折优惠一律半价,实际上不含海鲜、酒水和特价菜肴。而当消费者提出疑问时,对明确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店家却振振有辞地说,我店有最终解释权。
-
节日期间消费警惕购物陷阱
336人看过
-
购房需慎防中介哪些陷阱?
155人看过
-
节日消费谨防促销“陷阱”
486人看过
-
购买手机慎防“三包”凭证陷阱
245人看过
-
慎防跨国并购中的五大陷阱
418人看过
-
消费提醒:节假日前网购谨防“秒杀”陷阱
323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
节假日遇到网购便宜的陷阱怎么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9节假日促销期间遭遇网购欺诈可以拨打12315电话向工商部门投诉或者拨打12365电话向质检部门投诉,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客户服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遭遇网购欺诈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购房合同有哪些陷阱 如何防范购房合同陷阱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1购房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比较多,但是常见的主要就是三种,具体包括别商品房认购书套牢陷阱、定金陷阱以及“没收”条款陷阱。要想签订的购房合同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最好事先就是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陷阱。
-
如何防范购物陷阱?如何防范商业诈骗案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12货到付款成为如今购物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但是货到付款往往买家都不会验货,看一下外包装没有破损就直接签收了,此时如果遇到骗局的话就很难维权了,所以在使用货到付款方式购物时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最近,全国多地上演了一种“39元货到付款快递”骗局。如果您经常网购,或者帮子女、朋友代收快递,那么在签收前,请先确认快递人的身份。否则,一旦您贸然付款,拆开快递,会发现包裹内没有“商品”,只有“陷阱”。消费者在使用
-
如何防止跨国公司并购陷阱?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03规避跨国公司并购交易的陷阱的方法是为并购筹备内部资源以及对于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并购后应当承继被并购公司的债权以及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