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了情势变更以后如何处理好
发生了情势变更以后的,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二、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的区别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的区别有:表现形式不同,情势变更主要表现为意外事件,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等,不可抗力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后果不同,情势变更相对可以克服,而不可抗力不能克服;法律责任不同,不可抗力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而情势变更一般不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三、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
情势变更原则主要针对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的巨大变化,与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有直接关系,比如价格调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等。但现实生活中的情势是复杂多变的,相应地,司法实践应根据具体个案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形一般可以认定为情势变更:
1.物价飞涨(需要量化);
2.合同基础丧失(如合同标的物灭失);
3.汇率大幅度变化;
4.国家经济贸易政策变化。
当然,上述只是列举了可能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典型,具体还应结合个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n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情势变更
99人看过
-
情势变更时,应该如何处理法律纠纷?
401人看过
-
如何设计情势变更条款
193人看过
-
合同中情势变更问题的处理
347人看过
-
能否因情势变更原则变更合同,能否因情势变更
294人看过
-
民法典情事变更和情势变更的概念是如何的
403人看过
-
在情势变更发生后,如何应对处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3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遭受了重大的损害,那么双方当事人应该重新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来解除合同或者变更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中规定了情势变更条款。该条款适用于合同成立后出现的情势变更情况,即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明
-
发生情势变更如何处,法律的规定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2发生情势变更情形,双方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定方式解除合同。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法律其他规定。
-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情势变更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2情势变更发生条件为: 1、客观存在情势变更事实; 2、主观层面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 3、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至合同终止前发生情势变更事由; 4、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于情势变更事由的发生不存在过错。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
-
情势变更导致劳动合同难以履行如何处理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
企业资产重组时发生重大情势变更情形那劳动关系如何处理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两种情况: 1、《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第10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