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置补偿的含义解析
安置补偿的含义是指房屋征收部门自身或者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规定,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时,对被征收房屋进行立项评审,给予所有权人安置和迁移损失补偿。拆迁安置费的范围包括以下事项:
1.搬迁补助费;
2.没有提供周转房情况下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3.超过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二、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哪些内容
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的内容如下:
1.被拆迁人基本信息;
2.补偿方式、金额及支付期限;
3.搬迁期限;
4.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权利义务;
6.违约责任。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三、征地补偿安置为什么要听证
确立征地补偿安置听证,主要是因为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随着开发区热的兴起,地方政府征地的规模不断扩大;
2.低价征地问题严重,安置补偿不到位,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
3.注重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权,征地公告制度在征地批准后进行,缺乏被征地农民参与的协商机制等,甚至引发了大量征地补偿和安置纠纷。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二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n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
解读安置补偿的法律定义
372人看过
-
拆迁补偿中重置价的含义详解
83人看过
-
安置补偿协议的定义及其性质分析
151人看过
-
理解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总额的含义和作用
304人看过
-
解析“双规”的含义
333人看过
-
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费问题解析
315人看过
-
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基本含义北京在线咨询 2021-08-16征地报批前工作程序在征地报批前,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制作《征地告知书》,将拟征土地的用途和位置告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征地告知书》由国土资源所负责在被征地土地所在地的村内张贴。在有条件的地方,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将《征地告知书》在互联网上发布、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张贴、发布或者播出《征地告知书》的过程,应当进行摄像和录像,取出的照片和视频资料要妥善保存备查。《征地告知书》不得泄露国家秘
-
征地补偿安置费有什么含义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21、安置补助费是指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为了安置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并取得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所给予的补助费用。 2、安置补助费是针对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为保障其被征土地后的生活来源给予的一种生活安置性补偿,因此,该项补偿归土地承包权人。 3、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规定。对征用有收益的非耕地的安置补助费,各地一般按该土地年产值乘以略低于邻
-
解析拆迁安置补助协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201、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房屋拆迁双方的法律行为。协议关系主要有房屋拆迁双方当事人参加,仅有一方当事人,协议关系便不能成立。 2、房屋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是无论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如何,不允许任何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二是体现房屋拆迁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即一方从对方获得某项权利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凡显失公正的协议是可撤销的。 3、协议必须是房屋拆迁双方的合法行为。所谓
-
特许经营的含义及解析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16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商标、技术、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经营费。特许经营的种类包括按所需资金投入划分、按交易形式划分、按加盟者性质划分和按加盟业务划分。特许经营的优点包括低成本扩张、扩印底版、分享规模效益和多方面支持。
-
合同提存的含义及解析山西在线咨询 2025-01-22提存是消除债务关系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各国的立法均制定了具体规定,我国《民法典》也对此有所规定。提存具有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提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提存实施后,将在债务人、债权人和提存机关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提存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有助于及时解决债务纠纷,更好地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