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决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5:30:47 482 人看过

为了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得以无管辖权为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一)经审查,认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管辖权的,通知双方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如果经审查发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应当通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劳动和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接受,且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提起诉讼,则应接受第2条仲裁裁决的类型应由仲裁裁决决定,如果仲裁裁决未规定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或非最终裁决,如果雇主拒绝接受仲裁裁决并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应根据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如果仲裁裁决经审查后被认为是非最终裁决,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受理。(2)基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仲裁裁决是终局的,不予受理,但应通知用人单位,可以在收到驳回裁决之日起30天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合议庭经过对当事人的阅读、调查、询问,认为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则可以作出调解声明。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支付义务达成调解协议的,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的话,他们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第5条,如果劳动者因原原因被安排在原雇主的新雇主中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补偿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要求将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与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的,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应确认为“该雇员因自身以外的原因被原雇主安排到新雇主工作”:(I)该雇员仍在原工作场所和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以组织聘任或者聘任的形式调动劳动者;(3)因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而调动劳动者;(4)用人单位及其关联方(五)其他合理情形第六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禁止的,但未同意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员工已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并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前十二个月内,按员工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第七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禁止和经济补偿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另有约定的除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禁止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第八条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因用人单位原因,经济补偿金三个月未支付,劳动者要求终止竞业限制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九条竞业限制期间,用人单位要求终止竞业限制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如果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就竞业限制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三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在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并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禁止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变更不是书面形式的,但劳动合同口头变更已经实际履行一个月以上的,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社会治安和良好习惯,当事人以非书面形式声称变更劳动合同无效,第十二条设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事先通知工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除非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届满前,雇主无法继续履行相关的劳动程序,否则,如果雇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届满后无法继续履行相关的劳动程序,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P>第14条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未取得劳动证书的情况下与中国境内的雇主签订劳动合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在未依法取得就业证的情况下与内地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人民法院不支持当事人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请求

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在中国取得外国专家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如果在中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则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第十五条本解释施行前法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自本解释实施之日起不再适用

本解释适用于本解释实施后尚未终审的劳动争议案件;本解释施行前案件已经终审,当事人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或者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0日 07: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调解委员会相关文章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
    2023-04-27
    392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法释〔2013〕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18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
    2023-04-29
    249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司法解释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
    2023-04-25
    110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劳动法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
    2023-04-29
    355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3〕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18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
    2023-04-29
    166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劳动法解释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二○一○年九月十三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
    2023-04-29
    460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调解委员会
    相关咨询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是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消息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有哪些规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由于用人单位与超过退休年龄被返聘职工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各地实践操作中观点不一,这次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明确,其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3
      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案件的适用法律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1-04-07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