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书面申请,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但是,无论是书面申请还是口头申请,均是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在二审中提出申请的,二审人民法院会告知受害者向其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十四条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法院对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受理
(一)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条件
人民法院原则上必须受理,但是,想要法院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有具体的请求;
3.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二)人民法院何时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三)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措施有哪些
人民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中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4.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
向派出所申请人身保护令可以吗?
187人看过
-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吗
269人看过
-
辱骂人身攻击可以申请保护令吗
110人看过
-
离婚后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吗,申请保护令需要什么条件
380人看过
-
市暂住人口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吗?如何申请
250人看过
-
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申请人可以申请撤销吗
314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因家庭暴力无法申请人身保护令的,可以向哪个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1人身保护令,是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防止家庭暴力继续发生,根据申请人申请,由法院核发的具有强制力的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
-
人身保护令有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天津在线咨询 2021-09-30《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第二十七条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
人身保护令是打110申请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4-09-10在我国,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并非通过拨打110进行提交。实践中,当事人如需申请人身保护令,则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相应的人民法院进行提请。若当事人确实存在书写障碍,亦可选择口头方式进行申请并由人民法院予以记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当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抑或是由于受到强制、威胁等因素无法自行申请人身保护令时,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
-
可以提出人身保护令的情形包括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1-09-30《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第二十七条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
家暴人身保护令在什么时候提出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28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可在离婚诉讼提起之前、诉讼中或者诉讼终结后的6个月内提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按照定,家暴人身保护令裁定,应由家庭暴力受害人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但当受害人及其监护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申请时,受害人近亲属或其他组织(受害人所在单位、基层组织等)可向法院代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