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原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4、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及住所。
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位、住址(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电话号码。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工作单位、住址。
(四)必须打印或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系法人或其他组织,尾部须加盖公章。
婚内财产存在纠纷和矛盾的,一方可以提出诉讼,并按照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夫妻在签订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时,应当达成一致意见,而后遵照执行,对于不履行职责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如果对方拒绝承担相关责任的,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诉状写作:离婚起诉状的要素及注意事项
165人看过
-
撰写房屋质量纠纷起诉书的注意事项
429人看过
-
遗嘱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265人看过
-
编写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439人看过
-
撰写立案起诉状的步骤与要求
284人看过
-
诉离婚如何撰写诉讼状与起诉书?
316人看过
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要就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问题订立书面协议,即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书应当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 1、开头要写明当事人双方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等; 2、离婚协议... 更多>
-
写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注意事项四川在线咨询 2021-08-131、诉状用钢笔或毛笔写。 2、当事人栏,均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项。对被告人的出生年月日确实不知的,可写明其年龄。 3、案由和诉讼请求栏,应写明控告的罪名和具体的诉讼要求。 4、事实与理由部分的空格不够用时,可增加中页。 5、诉状副本份数,应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交。
-
民事起诉书与刑事自诉状的撰写海南在线咨询 2025-01-20离婚起诉书是诉讼离婚时必不可少的文件。当夫妻一方愿意离婚,另一方不愿离婚,或双方均愿意离婚,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夫或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离婚起诉状。离婚起诉状的名称可以是离婚起诉状、离婚起诉书、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书。离婚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离婚诉讼管辖等内容。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
-
撰写保权益借条的注意事项上海在线咨询 2025-01-27撰写借条以保障权益 1. 标题应明确写上“借条”二字。避免被误写成“欠条”,欠条的范围比借条更为广泛,因此应明确写明借条二字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 应明确写下借款金额、大写金额以及货币种类,确保金额无误。若金额不一致,在司法实践中以大写金额为准。 3. 务必正确写下借出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避免在纠纷发生时无法确认借款人身份。 4. 如无法确定借款人归还借款的时间,建议出借人不写归还日
-
股权赠与合同纠纷起诉状及注意事项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17(一)首部应依次写明 文书名称“民事起诉状”,原告和被告的基本情况。原告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被告基本情况的写法和原告相同,如有的项目不知道的,可以不写,但必须写明被告的姓名或名称与住址或所在地址。因为“有明确的被告”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法定条件之一。如有的被告下落不明(如离婚案件的对方当事人),则要说明原因和有关情况。 关于“住所、住址、所在地址”的提法问题。
-
书写答辩状注意事项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051、不要使用过激言论。谁对谁错自有法官评说,故所用词语尽量选择中性词,特别是针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的侮辱性词语千万不能出现在你的文字中。因为答辩状是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写的好坏是水平问题,使用过激言论和侮辱他人,则是人品问题。 2、不能产生歧义。答辩状的内容尽量少使用修饰的句子,书写的文字要端正,语句要通顺,条理性要强。最好诉状是打印的。因为使用过多的修饰词语,容易产生歧义。 3、有争议的一些事实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