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一审的程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45:07 158 人看过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当事人的起诉之后,就要开始对引起纠纷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了。首先进行的,是对该案件进行一审。行政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应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等阶段。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3、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

法庭审理开始阶段的工作有:

1、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报告审判长;

2、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审理过程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陈述行政争议;举证、质证;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

合议庭评议是在上述审理基础上,合议庭人员进行评议,对如何判决提出各自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后,报院长审批。合议庭评议应不公开进行,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并记入笔录。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经过上述审理及合议庭评议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的行为。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应一律公开进行。宣判时,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权利以及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在第一审程序中应注意:

1、审判应组织合议庭,可由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其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2、应开庭审理的不能书面审理;

3、审结期限为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1日 23: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一审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规定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一)审理前的准备审理前的准备是合议庭开庭审理行政案件之前必须经过的诉讼阶段。审理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各项内容:(1)应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2)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并案审理或者分案审理;(3)初步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4)决定是否裁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5)准备并研究审理本案所需要依据的法律文件。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或者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当事人没有申请的,法院亦可依法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二)庭审程序1.开庭前准备阶段。准备事项主要有:(1)召开合议庭准备会议。(2)传唤、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3)公告。2.出庭情况审查阶段。审查的内容是:(1)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2)
    2023-05-01
    23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的听证程序是什么
    第一审程序应当当庭审理,不得进行书面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法律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审理。原则上,调解不适用,只能依法作出判决。(1)宣布听证回避有两种形式,即申请回避和主动回避。当事人认为法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关系的,有权申请法官回避。法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的,也应当申请回避。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应当暂停参加本案的工作,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作出口头或者书面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法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不得停止参与案件工作。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二)法庭调查;(三)法庭辩论;(四)合议庭审议合议庭成员通过对案件情况的分析
    2023-05-07
    28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是怎么样的?
    诉讼程序是司法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为解决案件而分阶段又相连贯地顺次进行的全部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那么行政诉讼一审程序是怎么样的呢?1、维持判决(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判决。2、驳回诉讼请求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是司法解释创造的一种新型判决,需要注意:(1)其与驳回起诉裁定是两码事;无论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若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得到证据和法律的有力支持,就可以采用驳回诉讼请求判决。(2)司法解释第56条规定了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四种情形:①原告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而理由不能成立的,只能采用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在汉语语言里维持往往指向对有形事物的维系,被告不作为合法,似乎无可维持之物,故采用驳回诉讼请求判决。②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有不合理问题,若法院判决维持有支持不合理行为的嫌疑,
    2023-06-06
    73人看过
  • 行政诉讼庭审程序
    1、开庭准备。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按时出庭参加诉讼。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张贴公告,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2、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庭审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为法庭辩论奠定基础。法庭调查的基本顺序是:第一,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第二,通知证人到庭作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人证言;第三,通知鉴定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第四,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第五,通知勘验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宣读勘验笔录。4、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指在合议庭主持下,各方当事
    2023-02-20
    88人看过
  •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行政诉讼二审
    一、行政诉讼二审程序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1)书面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2)开庭审理。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与一审相同。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等情形。二、行政诉讼二审流程是怎样的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或判决不服,而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
    2023-04-02
    375人看过
  • 什么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
    1.第一审程序是从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到做出第一审判决的全部诉讼程序。在所有行政诉讼程序中,第一审程序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程序,这不仅因为第一审程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所有行政案件必经的程序阶段。2.这一程序还是二审程序及再审程序的参照,在有关后类程序的法律规定不甚详明时,都需要比照第一审程序中的类似规定加以明确和具体化。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只有普通程序,没有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中的简易程序。一、行政诉讼一审程序1.开庭审理前(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要求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2)依法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3)审查诉讼材料,依法调取证据。(4)审查当事人资格,发现不适合的当事人,通知其退出或更换;应该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如果没有参
    2023-03-28
    393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一审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初次审理所适用的程序。第一审程序的任务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行政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査请案件事实。... 更多>

    #行政诉讼一审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程序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5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 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1)书面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
    • 行政诉讼一审的程序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5
      1、起诉、立案、开庭、判决等。 2、《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
    • 行政诉讼的一审程序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0
      1、起诉、立案、开庭、判决等。 2、《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
    • 行政诉讼的再审程序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9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有权
    • 行政诉讼再审程序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21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