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有九大所得,首先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其次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接着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再者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最后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税申报选择申报方式有哪些
个税申报选择申报方式有:
1、网上申报
每月1日至15日内,扣缴义务人办税人员应通过运用网上报税软件完成对上月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网上申报。代扣代缴税款由扣缴义务人纳税专用银行账户自动划款缴入到国库。
2、盘片申报
扣缴义务人办税人员按照当月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情况,运用该软件填列个人基本信息与个人纳税信息,并通过软盘发送方式进行保存。
3、纸质申报
扣缴义务人办税人员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到扣缴义务人纳税专户的开户银行办理税款划款入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条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
个税申报后的扣除比例是多少?
68人看过
-
个税扣除房租和房贷如何选择
126人看过
-
如何根据公司情况选择投资人类型?
143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设置扣除比例怎么填,个人所得税扣除比例
127人看过
-
个税app房贷利息扣除比例怎么选
391人看过
-
个税房贷扣除比例填报Q&A
300人看过
纳税人是指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纳税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城乡各... 更多>
-
个人所得税APP中关于房贷利息扣除比例的选项应该如何选择?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9在决定是否可以享受首次购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时,需要查看双方是否都符合条件。具体来说,如果两个人的月薪都达到5000元或以上或者年薪达到60000元或以上,那么他们可以享受首次购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此外,还需要判断是否符合首套房贷款的标准。如果都符合条件,那么他们可以协商选择由其中一人100%比例扣除,或者由两人分别按照50%的比例平分。如果只有一个人满足条件,那么他或她只能选择符合资格的人100%
-
个税申报有哪些选择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4-09《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规定,信息报送方式: 第十九条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第二十条纳税人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通过远程办税端选择扣缴义务人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根据接收的扣除信息办理扣除。 (二)纳税人通过填写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
-
个税申报相关条款选择哪个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7扣缴义务人申报和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两种方式都可以。扣缴义务人申报,是指取得收入时,比如单位发工资,由单位申报扣除;自行申报要到次年才能享受扣除。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行为,维护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
选择哪种个税申报方式好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8扣缴义务人申报和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两种方式都可以。扣缴义务人申报,是指取得收入时,比如单位发工资,由单位申报扣除;自行申报要到次年才能享受扣除。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行为,维护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
个人所得税本人全额扣除扣除的比例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1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快速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160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快速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160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元,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元,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元,超过5000元至2000元的部分256元,超过4000元至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