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08:32:17 322 人看过

2013年3月30日晚上,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和范某某以及李某等人在琅琊区紫薇胖子酸菜鱼馆吃饭。后几名犯罪嫌疑人随行两名女性朋友上厕所时发生争执,被害人在门外听见便去告诉几名犯罪嫌疑人,引发与犯罪嫌疑人李某的口角并推搡,犯罪嫌疑人范某某看到后,过去帮李某某殴打王某某;此时,杨某某看到范某某在和王某某互相殴打,就持了一把菜刀过去帮范某某一起殴打王某某并将王某某头面部砍伤,经鉴定被害人王某某头面部损伤程度为轻伤。

主要争议及理由

1、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

理由:寻衅滋事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尤其是在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中,行为人所表现的随意殴打他人,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满足其逞勇斗狠的心理追求,其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十分明显的反社会性。因此在随意殴打他人的手段方面,往往不计后果,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况屡屡发生,并由此破坏社会秩序。

本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仅因为被害人说了一句你们朋友好像在厕所吵起来了就与被害人发生口角争执继而大打出手,符合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规定。应认定三名犯罪嫌疑人构成寻衅滋事罪。

2、第二种意见认为该案应定性为为故意伤害罪。

理由:综合案情分析,三名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打斗是有升级过程的。被害人因为告诉犯罪嫌疑人其随行的两名女性朋友在洗手间好像争吵起来了,由此引发李某与其之间的口角及推搡,在推搡过程中,范某某看到朋友与人争执便过去帮李某并直接将李某推到一旁,自己与王某某互相殴打起来,杨某某在看到范某某和王某某已经发生打斗的情况下,从车厢拿出菜刀将王某某砍成轻伤。整个案件情况是有升级过程的,而非被害人刚过来说了两句话无关紧要的话,三名犯罪嫌疑人就一起上去对被害人拳打脚踢或者持械伤人,综合整个案卷分析应将三名犯罪嫌疑人定性为故意伤害更为合理。

法理分析

我国现行刑法从1979年刑法流氓罪中分离出了寻衅滋事罪,并详细列举了寻衅滋事罪的四种表现形式,而其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型寻衅滋事罪与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被害人造成轻伤以上的情况下,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往往难以界定,鉴于法定刑设置不同,如果两罪之间定性不准确,就会出现量刑上的不公正,由此,不仅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影响我国刑法的统一适用性和稳定性。

区分故意伤害罪与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中,主流观点均以是否破坏了公共秩序以及以行为人的犯罪故意是否具有随意性来进行区分,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掌握,然而因为此类观点过于概括,司法实践中仍然难以对两罪之间进行准确区分。

专家认为,区分上述两个罪名还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行为人的行为有无合理性

任何故意犯罪行为都有其产生的主观原因或动机。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理论与实践中所指的有无原因以及有无合理性是指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发生冲突以及殴打的原因是否能被一般人所接受,即犯罪嫌疑人的殴打行为与其遭受的境况是否具有对等性,假如只是因为被害人随意说了一句话,犯罪嫌疑人就上去对其拳打脚踢,则明显是没有原因的殴打,则该类情况属于事出无因。事出无因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的第一个要点。

2、行为是否具有随机性

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重点指向的是随机性,即侵害行为具有随机性。首先:寻衅滋事是随机实施的,无周密部署或事前共谋;其次:侵害对象也具有随意性,即实施侵害行为时不是故意侵害某特定对象,而是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是,殴打行为是否具有随机性,并不是一种纯主观的判断,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做出的判断。客观上殴打的次数越多,遭受殴打的人数越多,被判断为随意殴打的可能性就越大。随机性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的另一个要点。

3、时间、地点是否发生转换

在区分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时,除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因素以及行为的随机性外,还要重点考虑犯罪行为及结果,尤其是在行为的时间、地点发生转移时要根据后伤害行为的侵害对象和犯罪目的是否特定,以及后行为的主观故意及侵害对象与前行为有何联系,具体分析予以认定。

司法实践中如果整个犯罪事实只有一个行为,行为的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都没有改变,那么罪名的确定就比较简单,直接根据各罪的犯罪构成来认定即可;但是如果行为的时间、地点及当事人均发生变化,特别是对先挑衅不成、事后又进行殴打的行为进行认定时,首先要看前挑衅行为与后伤害行为是否连续不间断发生,其次要看前后两行为有无时间上的间隔、空间上的变换,最后要看后行为是否针对前行为有关的当事人故意进行伤害。如果时间、地点均发生变化,但殴打的对象仍然是前一个行为中的被害人,那就应以故意伤害罪定性,否则只能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具体到本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虽然因外人看起来不值得动手的原因殴打被害人,但是整个案件的暴力程度是有递增过程的,先是李某同王某某发生口角并互相推搡,后范某某看到过去帮李某并将李某推搡到一旁自己去打王某某,杨某某看到范某某同王某某互相殴打时便拿出车上携带的菜刀过去帮范某某并将王某某砍伤,所有的殴打行为都是针对王某某,尤其是范某某、杨某某二人是看到朋友被欺负才去殴打王某某,主观上出于兄弟义气,可以说其动机也在正常人的理解范围之内,并非与殴打行为之间绝对不对等,故而,本案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非寻衅滋事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5日 13: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故意伤害罪当场打人构成寻衅滋事罪吗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财产,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其实叫人打架是冲突造成的,没有寻衅滋事的条件。所以被打人打架后叫人打架不构成寻衅滋事罪,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罪。刑法规定,聚众斗殴的,对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4)持械聚众斗殴。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产所秩序严重混
    2023-08-18
    397人看过
  • 如何界定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两者界定如下:1、在主观故意方面。故意伤害罪主要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的殴打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即在主观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流氓的动机,并在此动机的支配下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以达到满足精神空虚的犯罪目的,故意伤害罪则无次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是区别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2、在客观行为方面。故意伤害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比较特定,一般是认识的或有过节
    2023-03-12
    143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是法条竞合吗
    一、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是法条竞合吗不是。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不属于竞合犯,寻衅滋事的行为很多,寻衅滋事过程中随意殴打他人致使轻伤以上的,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竞合,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同时符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构成要件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二、寻衅滋事的行为有哪些(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三、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有哪些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
    2023-04-20
    148人看过
  • 如何论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的区别?
    一、如何论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的区别?这两者的区别如下:1、动机不同: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彰显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往往产生于一定的事由或者恩怨。2、行为对象不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3、承担责任的年纪不同:寻衅滋事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十六周岁,而故意伤害他人如果构成重伤,则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四周岁。从两种犯罪的行为特征上看,故意伤害罪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的不法行为,并对特定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而寻衅滋事侵害的对象不特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犯罪分子往往是为了寻求精神上满足自己非正常的心理。从结果上来看,构成故意伤害罪是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而寻衅滋事罪并不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二、故意伤害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如果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了轻伤及以上的伤害那么就达到了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
    2024-02-07
    468人看过
  • 随意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够不够得上寻衅滋事罪
    一、随意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够不够得上寻衅滋事罪?随意殴打他人致二人以上轻微伤的,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规定,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一)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四)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五)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六)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七)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二、寻衅滋事的行为有哪些?(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三、涉嫌寻衅滋事罪可以宣告缓刑的情形有哪些?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2024-01-20
    25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如何具体把握
    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产所秩序严重混乱。从主观股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必须有伤害的故意,必须是故意使他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伤害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使他人的生命受到危害,若是致他人的生命受到危害,则就是故意杀人了。而寻衅滋事罪一般不以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为目的,而是为了寻求一种逞强好胜,耍流氓等行为来破坏社会秩序。2、从行为侵害的对象向上来看,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对象往往是不特定的人,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只是自己看不惯就惹是生非,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来满足自己非正常的心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有些行为人认为别人说了自己坏话或者做出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而甚至看不惯别人的行为而不分青红皂白的殴打他人,以发泄自己行中的无名怒火,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往往不知道行为人殴打自己
    2023-03-04
    421人看过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罪刑罚轻重比较
    寻衅滋事的行为有:一、随意殴打别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别人,情节恶劣的;三、强行持有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除外。怎样界定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罪1、在主观故意方面。故意伤害罪主要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的殴打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即在主观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流氓的动机,并在此动机的支配下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以达到满足精神空虚的犯罪目的,故意伤害罪则无次犯罪动机和目
    2023-07-22
    247人看过
  • 聚众报复随意殴打他人行为人构成寻衅滋事还是故意伤害
    一般情况属于寻衅滋事罪,如果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
    2023-06-03
    310人看过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什么,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什么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1.动机不同: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显示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往往产生于一定的事由或者恩怨。2.行为对象不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寻衅滋事致人轻伤的认定寻衅滋事罪,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故意伤害了。3.量刑方面不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
    2023-04-30
    72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判多少年
    一、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判多少年?一般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二、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哪些后果涉嫌寻衅滋事罪?(一)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四)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五)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六)在公共场所随意
    2023-04-20
    6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大还是寻衅滋事大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可见,故意伤害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犯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多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见,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十年有期徒刑。单从法定最高刑考察,故意伤害罪显然比寻衅滋事罪更严重。但从入罪门槛考察,寻衅滋事罪显然又比故意伤害罪严重,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才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随意殴打他人,只要致人轻微伤,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多次随意殴打他人或者携带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即使没有造成任何身体伤害,也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由此可见,单从理论上、法条上考察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哪
    2023-03-18
    153人看过
  • 寻衅滋事大于故意伤害应如何区分?
    一、寻衅滋事大于故意伤害应如何区分《刑法》第293条第一项规定了“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寻衅滋事罪;第234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对殴打他人并造成他人身体损害结果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还是寻衅滋事罪,在司法实践中,可通过行为人的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故意、客观行为进行区分,加以合理认定。犯罪客体。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在于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主观故意。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属于明知其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受伤的结果,但是在主观上积极追求或是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随意殴打他人构成的寻衅滋事中,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
    2023-06-03
    322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认定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随意殴打他人”,是指在耍威风、取乐发泄、填补精神空虚、寻求精神刺激等流氓动机的支配下,无故、无理殴打他人。这种行为的显著特点是以强凌弱,即凭借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多势众、力气强壮、凶狠残暴或己以往凶狠残暴的“威名”,随意殴打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强悍和无所顾忌,满足填补自己精神空虚的需要。当然,在实践中,行为人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大多并非毫行为人自己认为的“理由”,而是有其所自认为是理由的理由,但这种理由多为行为人为殴打他人所寻找的借口,其内容荒唐,逻辑混乱,并不为一般社会公众所承认,即一般道德观念中的所谓“强盗逻辑”,或者是社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被行为人用作殴打他人的理由,这也就是本罪之所谓的“寻衅”。随意殴打他人的手段,既可以是赤手空拳殴打他人,也可以用棍棒、砖块等器物殴打他人,还可以是并不与被殴打人发生身体接触,而用石块、砖瓦等投掷被殴打人,等等。但是
    2023-06-03
    200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哪个更厉害?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行为人犯寻衅滋事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2023-03-15
    29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如何区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7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难以界定,经常出现两种罪名混淆使用的情形,要准确认定熊某和彭某所犯罪的罪名,首先要厘清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区别,就应当对两种罪名的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分别予以区分: 1、犯罪主体:两罪的主体范围不同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较为特殊,包括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和十六周岁以上的两类,前者主要为重伤承担刑事责任,而后者则包括对轻伤和重伤都承担刑事
    •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去呗如何呢?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9
      寻衅滋事指在公共场所内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他人、横向霸道、肆意挑衅等,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十六周岁,而故意伤害他人如果构成重伤,则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四周岁。另外从两种犯罪的行为特征上看,故意伤害罪一般
    • 多人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18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 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③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
    • 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区分与处理方式
      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05
      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在主观意图、犯罪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和侵犯的客体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者通常怀有对他人身体健康的恶意攻击意图,而寻衅滋事罪的实施者则主要目的是破坏公共场所或社会秩序。其次,两者的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在故意伤害罪的案例中,受害者通常是特定且已知的个体,而在寻衅滋事罪中,行为对象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此外,从行为方式来看,故意伤害罪的实施
    • 构成寻衅滋事罪随意殴打他人是什么意思?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9
      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已经涉嫌刑事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一)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 (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 (四)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 (五)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