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杀人过失与故意的界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42:22 126 人看过

2014年底,死者W某的母亲前来我所,述说S故意开车撞死了她儿子,但乐平市检察院却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名提起公诉,被告人S某及家人拒绝对死者家属作出任何赔偿,要求聘请我代理刑事诉讼,为其讨还公道。我接受委托不久,乐平法院即电话通知我开庭审理,我向法官反映,认为该案是故意杀人,不是交通肇事。主办法官说有同感,但移送中级法院,中级法院没接受。我即以刚接受委托需要时间准备为由,要求法官暂缓开庭,法官同意。

过了几天,我把写好的辩护词交给主办法官,同时寄了一份给中级法院刑一庭,认为本案是故意杀人,理由如下:

首先,被告人S某有故意杀人犯罪动机。因为案发当天S某就是因X1某之邀前来找X2寻仇,准备了刀具、甩棍等足于致人死亡的凶器,有致人于死地的倾向;案发时X1和X2正在撕打,所以S某才调转车头朝X2直撞过来,把X2身边劝架的被害人W某撞死了。虽然犯罪对象发生错误,但不能改变S某故意杀人的定性。

其次,S某的行为本身可以证明其是故意开车撞人。同案犯T某供述可以证实:我下车后S某一个人开车往乐平方向走,但没有一会儿就掉头回来,直接朝人撞过去了;另一同案犯Y某供述:我后来听T某讲,S某看到X1被人打,开车故意过来撞人;S某自己也供述:掉头时脚轰油门的劲很大,车子飞速往前开,一下子撞过去。虽然S某辩称自己刹车踩到了底,车子都没反映,但侦查机关委托江西豫章机动车性能司法鉴定所做了鉴定:涉案车辆的制动、转向及排挡操作系统技术性能事故前符合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证明S某没有采取制动措施亦即没有刹车,其故意杀人的主观意图十分明显。

第三,车子撞到被害人W某以后并未停下来,而是一直顶着W某的身体撞到墙上才停,导致W某的肝脏、膈肌、肾脏及肠系膜破裂出血,被告人S某明明知道被害人W某已经生命垂危,但其没有采取任何救护措施,而是不顾W某的死活逃之夭夭,导致W某失血性休克死亡。显而易见,被告人S某明知自己逃跑的行为可能导致W某死亡的结果,主观上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客观上已经造成W某死亡,其犯罪行为同样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显而易见,《起诉书》将被告人S某的罪名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明显与事实不符,是对犯罪的放纵,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纠正。

过了几天,我询问中级法院刑一庭,得到答复:已告知乐平法院按法定程序办。又过了一段时间,乐平法院主办法官告知:审判委员会已讨论,决定移送中级法院。

中级法院受理后,认真审核了相关案卷材料,并到犯罪现场做了大量调查,认为S某的行为有故意杀人的倾向,为慎重起见,决定请示上级法院。上级法院认为S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本案已经在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已变更为故意杀人罪,我发表代理意见,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S某故意杀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院应予支持。鉴于被告人S某至今未对被害人家属作出赔偿,认罪悔罪态度不好,建议法院对被告人S某从重处罚

至此,S某的家属一改拒绝赔偿的态度,请求中级法院主持调解民事赔偿部分。如果调解成功,按照惯例,我们受害人一方将对被告人S某表示谅解,并极有可能退出诉讼。即便如此,对被告人S某的量刑幅度当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之间,因为S某没有减轻处罚情节。相比过失致人死亡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死者W某应当可以安息了。

(作者:景德律师事务所沈英华)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17: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怎样区分故意杀人罪与过失杀人罪
    一、怎样区分故意杀人罪与过失杀人罪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在于主观上不同,故意杀人,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其次在量刑上,过失杀人量刑轻于故意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要件有哪些?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要件有: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2.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3.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三、故意杀人罪自首怎么判犯故意杀人罪的
    2023-10-05
    48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界定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1、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的角度来看,遗弃罪是指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试图通过遗弃逃避或转移自己的扶养义务;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是剥夺他人的生命;2、不同的客观要件。客观上,遗弃罪一般是将受害者遗弃在可以获得救助的地方;客观上,故意杀人罪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在无法获得救助的地方。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是有区别的(一)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中,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2、《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杀人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
    2023-07-07
    208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界定与量刑差异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1、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包括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侵害的客体不同(1)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
    2023-07-15
    31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的其他行为解读
    故意杀人罪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对象必须是具有生命的人,不包括本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母体腹中的胎儿不是刑法意义上的人,对胎儿的伤害、杀害行为不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二)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可以使用工具也可以不使用工具。(三)自杀相关联行为的定性:1、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故意杀人罪;消极的安乐死,不构成犯罪。2、教唆自杀:是指故意采用引诱、怂恿等方法,使他人产生自杀意图并进而实行自杀的行为。——原则上不构成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况:(1)欺骗不能理解死亡意义的儿童或者精神病患者等人,使其自杀的,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2)凭借某种权势或者利用某种特殊关系,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心
    2023-06-11
    230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的解读
    一、关于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的解读故意杀人罪的量刑: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关于杀人怎么判刑,除了考虑法律如何规定,还需要考虑到行为主体在实施犯罪时的精神状况以及是否达到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等相关因素。二、如何辨别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辨别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界限的方式如下: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而故意杀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2.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以伤害为目的,后者以杀人为目的;3.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故意伤害未遂不为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
    2023-10-23
    238人看过
  • 过失杀人与有意杀人的民事赔偿
    根据被害人遭受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数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关于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答案是肯定的。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一般包括,具体数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关于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
    2023-08-11
    300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吸毒如何界定?
    吸毒杀人同样属于故意杀人这一范畴。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吸毒杀人同样属于故意杀人这一范畴。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吸 毒 杀 人 是 否 属 于 故 意 杀 人 : 法 律 界 观 点 与 实 例 解 析吸毒杀人是否属于故意杀人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吸毒杀人则是指行为人因吸毒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在行为时无法预料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
    2023-09-07
    415人看过
  •  民事赔偿如何区分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数额根据当地标准确定。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或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刑法规定,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被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通常会根据当地的标准来确定。关于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答案是肯定的。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一般包括,具体数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
    2023-11-14
    27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界定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危害发生。而故意犯罪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后果,但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在刑事处罚上,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区别在于,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危害发生。而故意犯罪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后果,但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故意犯罪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过失犯罪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 主观故意与客观疏忽的区别主观故意与
    2023-08-30
    161人看过
  • 该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
    区分两者的标准是使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使用的危险方法是杀人、伤人或毁坏公私财物,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该罪;如果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故意毁坏财物罪与非罪的界限1、按照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拘留或警告,单处或并处罚款,责令赔偿损失。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3-08-04
    51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法律上的界定
    该段内容讲述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结果所起作用以及处罚方面的差异。过失犯罪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处罚方面: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差异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在法律制裁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例如,抢劫、杀人、诈骗等行为都属于故意犯罪。对于故意犯罪,
    2023-08-30
    237人看过
  • 过失死亡与故意杀人:差异何在?
    过失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二者的主观故意不同。2、二者的刑罚规定不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有哪些两者的定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此处还涉及到一个杀人未遂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处涉及到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处罚,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和杀人未遂是两起没有关联的案件,所以选择择一重罪处罚。此案件杀人未遂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所以判决应该是参照
    2023-07-20
    191人看过
  • 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的界限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交通肇事罪是过失。通常情况下,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出现了严重后果。作为过失犯,本罪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求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出现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危险的具体现实化,其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
    2023-07-05
    389人看过
  • 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界限区分有哪些?
    一、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界限区分有哪些?放火罪与故意罪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危害对象与危害后果两个方面。放火罪与以放火为手段的故意罪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起来有时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这种故意罪的行为人也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可能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以及房屋、财物的焚毁。应当明确,放火罪与此种故意罪尽管在犯罪手段上相同,但其行为危害的对象及后果是有明显区别的:1、放火行为危害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包括工厂、矿场、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牧场、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物,而故意行为危害的一般是特定的人。2、放火行为的危害后果是危害了公共安全,包括已经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而故意行为的危害后果在既遂的情况下一般是剥夺了特定人的生命,可能还会造成特定的房屋、财物的毁损。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放火行为是否危及公共安全来区分放火罪与故意罪。行为人如果采用放火的手段杀害特定人,并可能焚烧
    2023-05-22
    11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1
      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 如何区别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08
      从主观上区别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故意杀人,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 【相关延伸】 问: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答: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是什么,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8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杀人与伤害的主要区别在于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后者是损害他人的健康,其关键是,二者故意犯罪行凶作案的目的不同。通俗地讲,杀人者欲夺人之命,伤害者是要损人健康。常见的杀人行为是在泄愤、图财、奸情、灭口等心里动因推动下实施的,尽管犯罪的动机各异,但犯
    • 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界限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4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应该注意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01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