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侵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21:30:58 371 人看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相应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也随之建立和完善起来,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公民对自身所享有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重视。

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商业秘密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不为公众所知悉。商业秘密必须是秘密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由特定的人或少数人掌握或知晓,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共渠道直接获取的。

(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在于:所有人凭借此项秘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高额利润。

(3)具有实用性。商业秘密应当是一种应用于生产实践、经营管理、商业行为中的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具体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信息。

(4)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是能够保持该信息处于秘密状态的必要条件,但也并不是说这种保密措施是万无一失的,而是要求权利人要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仪器权利人的保密措施能够防范任何不可预测的产业间谍行为是不现实的。

商业秘密的范围相当广泛,任何与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都可能构成商业秘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内容宽泛,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况、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其实这些列举只是提示性的,任何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商业秘密不同于专利,商业秘密可以是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诀窍或工艺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产品配方、商业经验、经营决策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能在商业和工业中应用,不要求同时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规定,禁止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的危害性是十分明显的。首先,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商业秘密一般都是权利人投入了相当的时间、资金和精力而获取的,而且为了维持它的秘密性,权利人还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一旦商业秘密被他人以非法手段获取、披露和使用,权利人不可避免地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其次,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大量发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则,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说到底,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其目的就是掠夺他人的经济利益。

从目前各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的保护状态来看,第一,大部分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认识还较为淡薄,防范措施比较薄弱;第二,就商业秘密的认定范围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认定的程度不同;第三,就保护方式而言,目前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和内部保密制度来消极预防,合同手段尚未得到充分运用;第四,就商业秘密的泄密渠道和种类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科技人员调动或业余兼职而泄密;二是技术转让过程中,受让方不遵守保密义务而泄密;三是外部人员窃密。在目前涉及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第一类所占的比重最大,了解和掌握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或者经营管理人员在辞职另谋高就之后,将原来工作单位的技术、经营信息泄密给别的单位,或者擅自截留原单位的客户、货源等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发生率很高,人才流动中泄露商业秘密的事件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如何鉴别和处理这些人才前后的工作与商业秘密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存在于人脑中的技术和信息,当事人之间发生了纠纷怎么办?目前难度很大,因为从立法来看,商业秘密保护的若干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对职工侵犯本企业的商业秘密的行为、跳槽带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并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行为等,仍缺乏明确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只限于经营者,单位的职工不是经营者,在商业秘密问题上难以纳入该法的调整范围。《劳动法》就此问题只是作了原则规定,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虽然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但实际上难以操作,特别是对了解和掌握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在辞职另谋高就后,在多长时间内不得从事原单位商业秘密有关的事务,确实找不到相应的法律规定。

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应依法承担以下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即禁止侵害者继续使用,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并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减少损失,阻止该商业秘密的扩散及传播。

2、赔偿损失。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赔偿额以被侵害者的实际损失,包括现有和将来可预计的利润损失以及因该侵害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计算;可以根据侵害者在侵权期间因该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获得的不当利润或该商业秘密的可测量价值或一般许可使用费予以计算。

3、根据情节由监督检查部门处以罚款,罚款额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4、情节严重,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6日 10: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业秘密相关文章
  • 商业秘密侵权的认定
    (一)行政认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5条第3款规定,权利人能证明被申请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同时能证明被申请人有获取其商业秘密的条件,而被申请人不能提供或者拒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者使用的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证据认定被申请人有侵权行为。(二)司法认定商业秘密权利人主张他人侵权时不仅要证明对方实施了获取、披露或使用涉讼信息行为,而且要证明该信息来源于自己,如果直接证明信息来源于原告,从实践和证据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困难的。为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司法实践中一般以推定的方式认定:由原告证明双方信息相同以及被告接触原告信息可能的事实,推定被告信息来源于原告,除非被告证明自己信息另有来源。这种推定一般被简称为相同+接触-合理来源的认定方式。接触,一般指接触的可能,在有员工跳槽的条件下,只要员工有接触的可能性即推定为信息
    2023-06-05
    424人看过
  • 商业秘密侵权公司的商业秘密该如何维护?
    商业秘密侵权维护办法:一般情况下,经营者可以通过和解、调解、诉讼等方式主张民事责任。还可向有关的行政机关投诉,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并处以相应行政处罚。一、商标侵权两年以上行政处罚的后果是什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并可处以罚款。即工商行政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时,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同时,可以对是否并处罚作出选择。而工商行政机关在行使该自由裁量权时,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二款确立的“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虑处罚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后果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决定是否对相对人并处罚款,以及罚款的金额。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二、一般商品侵权怎么处理?一般工商局抓到的就是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
    2023-03-01
    113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
    然而,“证据”是决定诉讼成败的重要因素,商业秘密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的特殊性[1]。笔者认为,商业秘密诉讼中的证据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笔者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有两种基本形式:侵权诉讼和违约诉讼,由于双方都有具体的合同约定,举证问题相对简单。基于此,笔者主要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证明本身与侵权责任的构成密切相关,而证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对方侵权责任是否成立的过程,根据传统侵权理论,侵权责任的确定要件,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由归责原则确定的,[2]也就是说,不同的归责原则确定了不同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从而确定了不同的举证责任和举证内容,笔者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原告的证明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过错责任原则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包括以下四个要件①故障,②违法行为,③损害事实,④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笔者认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原告
    2023-05-07
    424人看过
  • 商业秘密侵权的举证
    一、侵犯商业秘密的证据有哪些1、证明犯罪主体的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自然身份(即:出生年月、户籍地、住址等)、职业、职务(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商业秘密权利人内部的任职情况资料)、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料、工商企业注册登记资料。证明嫌疑人主观故意的证据:主要是获取商业秘密的方法,利用他人商业秘密生产进行牟利的行为。2、证明嫌疑人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证据:盗窃商业秘密的作案工具,现场痕迹及其鉴定结论,被引诱、胁迫人的陈述,披露商业秘密的媒介(报刊、杂志、广告、电视、广播的录音、录像等),展示包含商业秘密的样品,载有商业秘密的原件或复制件,从电脑网络中心中央服务器上下载的嫌疑人电脑登录商业秘密权利人电脑的记录及其通过电脑下载的内容,利用他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及其销售记录,使用商业秘密第三人的陈述,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陈述,被告人供述、同案犯供述、知情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3、证明商业秘密权利人损失的证据:中
    2023-03-20
    400人看过
  • 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
    [内容摘要]近年来,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这类案件中,原告起诉的许多技术方案都不符合商业秘密的标准,因此被驳回。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和构成要件,然后根据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特点,探讨了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构成和举证责任的分配。近年来,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这类案件中,原告起诉的许多技术方案都不符合商业秘密的标准,因此被驳回。有关方面对自己多年来开发、投入大量物力财力的技术成果不理解、不认同。一些法官对商业秘密的判断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在此,笔者就侵犯商业秘密的前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受权利人保护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若干规定》列出了商业秘密的内容: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造工艺、制造方法、管理决策、客户名单、来源信息、产销策略、投
    2023-05-07
    359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
    然而,“证据”是决定诉讼成败的重要因素,商业秘密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的特殊性[1]。笔者认为,商业秘密诉讼中的证据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笔者认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有两种基本形式:侵权诉讼和违约诉讼,由于双方都有具体的合同约定,举证问题相对简单。基于此,笔者主要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证明本身与侵权责任的构成密切相关,而证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对方侵权责任是否成立的过程,根据传统侵权理论,侵权责任的确定要件,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由归责原则确定的,[2]也就是说,不同的归责原则确定了不同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从而确定了不同的举证责任和举证内容,笔者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原告的证明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过错责任原则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包括以下四个要件①故障,②违法行为,③损害事实,④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笔者认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原告
    2023-05-07
    375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商业秘密
    相关咨询
    • 商业秘密侵权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22
      商业秘密的侵权认定:客观要件是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造成商业秘密权利人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要表现如下: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 侵犯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该怎么维权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21
      商业秘密侵权维护措施:一般来说,经营者可以通过和解、调解、诉讼等方式主张民事责任。也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货物。并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14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量刑标准: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
    •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25
      经法院审理,认定存在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赔偿金额按以下方法确定: 1、受损经营者的赔偿金额根据其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2、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 3、经营者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赔偿金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4、赔偿金额还应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5、权利人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而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
    •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0
      一、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的处理是:当事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协商是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调解是第三人主持,协调双方利益;仲裁程序简便‘也具有为终局效力,优点为;诉讼上当事人应谨慎选择管辖法院,以此节约诉讼成本制定更有利的诉讼策略。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2、《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