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是由宪法的什么决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2 08:53:19 376 人看过

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所决定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是什么

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如下:

1、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宪法规则是指宪法规范的概念,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宪法就像一个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则,其他法律应该根据总则来制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工人阶级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0日 03: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宪法是什么法由谁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宪法修改需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才能通过。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等。一、宪法是什么法由谁制定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有以下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人民主权
    2022-07-16
    394人看过
  • 什么是宪法规定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自由:(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自由。(三)出版自由。(四)集会、游行、示威自由。(五)结社自由。(六)宗教信仰自由。(七)公民的人身权利。(八)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九)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十)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有哪些方面1、政治权利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3、人身自由权利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4、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
    2023-07-19
    474人看过
  • 宪法规范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一、宪法规范是什么意思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各自的行为,从而使人类社会生活处于有序状态。尽管这种规则或规范各式各样,但大致说来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以及其他共同生活规则;二是以调整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为主的技术规范,包括操作规程、交通规则,等等。在阶级社会中,法律规范是人们运用得最为普遍的行为规范之一。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宪法规范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当然具有与其他法律规范相同的特征:都是由国家按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认可,都表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都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等。然而,由于宪法是民主制国家的根本法,加之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还有
    2023-04-13
    89人看过
  • 宪法性法律是不是宪法
    它们与其它法律一样都是对宪法的“规则化”,但又与其它法律明显不同: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法,是“国家”法,是“权力”法和“权利”法。它们通过将宪法内容具体化、程序化来保障宪法。在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起到对宪法典的补充作用。而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结构中的成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绝大多数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指导思想的载体。宪法性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等;另一种则是带有宪法内容而经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赋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进行法律解释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等。宪法与普通法律有哪些不同?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例如: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
    2023-08-15
    406人看过
  • 宪法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负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任何人虐待儿童。一、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有哪些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和人格权;(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保护权;(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归侨、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什么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
    2023-02-23
    123人看过
  •  修改宪法的具体法律规定是什么?
    该段内容讲述了修改宪法应当遵循哪些原则。根据宪法原则,修改宪法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并且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以确保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根据宪法原则,修改宪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三、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的规律,确保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坚 持 对 宪 法 作 部 分 修 改 , 不 作 大 改 , 确 保 宪 法 的 连 续 性 、 稳 定 性 和 权 威 性 - 根 据 宪 法 原 则 , 修 改 宪 法 的 具 体 流 程 是 什 么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对宪法进行修改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和程序。具体来说,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
    2023-09-05
    221人看过
  • 宪法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是怎样的
    一、宪法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是怎样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相关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领土的全境及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一国之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了革命胜利的成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二、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位阶共分六级,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根本法律由于最高权威的创制主体制定的
    2023-04-13
    328人看过
  • 宪法及法律法规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宪法(constit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2)在成文宪法国家中,由国家立法机关
    2023-06-03
    170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什么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大多数村民的真正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二、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什么原则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
    2023-04-06
    317人看过
  • 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样的?
    一、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样的?(一)宪法修正草案的提出宪法修改的提出标志着整个宪法修改的开始。在我国《宪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修宪案由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出。”其他任何国家机关无权提出。但是根据历年来修改宪法的习惯上来看,都是由中共中央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讨论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稿,依据《宪法》第64条规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修宪草案,并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二)宪法修正草案的审定和表决审定是指有权机关审查修宪提案的内容,并对是否修改作出决定。如果否决修宪提案,则宪法修改程序不能继续进行。事实上,我国宪法对此程序没有明确规定。不过从历次修宪的惯例上来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的,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全体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如“1988年表决宪法修正案草
    2023-06-03
    409人看过
  •  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利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本文强调宪法是最高法律准则,全国各族人民、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组织、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承担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最高法律准则,全国各族人民、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组织、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承担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 法 在 我 国 法 律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如 何 ?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责
    2023-09-09
    495人看过
  • 什么是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宪法?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历史角度看,宪法是确认权利和自由的成果;2、宪法的基本内容看,宪法的基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
    2023-07-08
    112人看过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宪法属于什么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一、2020年中国修订宪法都修改了哪些内容?第三十二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
    2023-03-19
    191人看过
  • 符合宪法规定的是
    符合宪法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
    2023-08-11
    27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6
      原则适用的范围较广,内容是笼统的,可以适用于某一个领域,如民法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而规则是具体明确的,如定金罚则就是一个具体的制度,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适用。 当规则和原则出现冲突的时候,规则优先。 原则不能随意适用,只有在穷尽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法律原则。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 宪法上的民法规范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8-1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中的作为民事法律所依据的原则和规定,如关于所有权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既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也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 什么是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的范围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30
      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国家为了监控、督促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国家机关的监督和各种社会力量如舆论、公民等的监督;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 宪法规范是啥意思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6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各自的行为,从而使人类社会生活处于有序状态。尽管这种规则或规范各式各样,但大致说来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以及其他共同生活规则;二是以调整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为主的技术规范,包括操作规程、交通规则,等等。在阶
    • 宪法规范和宪法制度有什么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05
      1、宪法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宪法规范,宪法规范就是指宪法的法条。 2、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如果说宪法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主要处于观念形态,因而并不直接表现为宪政实践的话,那么宪法规范则是将宪法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与宪政实践直接联系起来的桥梁。 3、这不仅因为宪法规范是人们有关宪法的理性认识与客观现实生活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而且还因为宪法规范只有切实调整国家和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