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专利权受到侵害时,有三个选择:自行协商解决,到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专利局进行处理。
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
选择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之前,应先明白到人民法院起诉与请求专利局两者之间的差异:
1、专利管理机关在处理专利侵权时,虽然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但这种处理不是终局的,只要当事人有一方不服的(可能是专利权人,也可能是被控侵权人),他在收到专利局的处理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向法院起诉。只有当双方当事人对专利局的处理决定表示接受或者在规定的起诉期间内没有到法院起诉,该处理决定才算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对专利侵权的判决是终局的,其他任何机关不能改变这种判决。
2、专利局的救济手段有限,只能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而法院可以行使《民法典》规定的一切民事救济手段。
3、行政处理具有主动性的优势,简便、快捷、高效;而法院则实行“不告不理”,当事人必须做好充分的诉前准备,否则将会面临证据不足的尴尬。
-
如何选择行政救济的途径
431人看过
-
仲裁后的救济途径选择与实践
139人看过
-
怎样选择行政救济所需的途径和方法
132人看过
-
民事侵权的救济途径
83人看过
-
票据权利救济的选择
70人看过
-
专利申请的途径应该如何选择
246人看过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
专利申请的途径有哪些, 专利侵权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措施的方式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41)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关系,从而有效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独占市场,以此换取最大的利益; 2)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确保自身生产与销售的安全性,防止对手拿专利状告咱们侵权(遭受高额经济赔偿、迫使自己停止生产与销售); 3)国家对专利申请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颁布的专利奖励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会给予部分政策、经济方面的帮助。 4)专利权受到国家专利法保护,未经专利权人同
-
积极寻求权利救济的途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17在林地被划为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时,林地经营者多处于被动的角色,较少成为此类决策制定的参与者。 且多为事后得知决策内容,导致较难获得的满意的补偿。 为了得到较均衡的权益补偿,林地经营者应化被动为主动,在知道林地被划入的事宜时,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决策的信息,并及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离婚途径之选择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15选择离婚途径:是协议还是诉讼?解除婚姻关系只有两种途径: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协议办理,或到人民法院判决、调解办理。目前,我国法律不承认分居N年就可以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因此,协议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最佳选择。特别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后,离婚不再需要当事人单位开具介绍信,个人隐私受到了保护,协议离婚更加方便快捷。但对于双方户口远在外省(市)的当事人来说,通过法院调解离婚,应该更为方便。如果方法得当,所
-
起诉法院途径怎么选择?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6中级法院主要管辖以下三类案件: 1、重大的涉外案件。是指争议的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如对外国企业提起的涉及金额较大的案件,应当到中级法院去起诉。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案件的影响超出了基层法院的辖区,在中级法院的辖区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在某市范围内出现的重大的群体性诉讼案件,可以到中级法院去起诉。 3、最高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
-
驰名商标侵权有哪些救济途径?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15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者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申请注册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向市工商局商标管理处或者工商分局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科投诉,也可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