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16:18:26 238 人看过

1.同等原则。

本条第一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享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有两个含义:一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和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有同等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二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人民法院起诉、应诉,享有与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民事诉讼权利,承担相同的民事诉讼义务,不能因其是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而有所歧视或者给予特殊照顾,这也是国际上的一个惯例。

2.对等原则。

本条第二款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实行同等限制。对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对外处理国际事务的一项基本政策,目的主要是为了各国间相互尊重主权,有利于各国间平等交往。我国的涉外民事诉讼中实行对等原则,一方面可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另一方面也能保护我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国外进行民事诉讼时的合法权益。例如,我国公民在某国进行民事诉讼,该国法院对我国公民采取歧视态度,不允许我国公民委托诉讼代理人,那么,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该国公民的民事诉讼案件时,也同样不允许该国公民委托诉讼代理人。

因此,一般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起诉,与中国公民具有同等的权利,但如果该外国人所在国家对中国公民有限制的话,中国也会相应对该国公民有对等的限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17日 08: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涉外民事诉讼相关文章
  • 涉外民事诉讼司法豁免原则
    司法豁免权是外交特权的一种,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在本国的外国代表和组织赋予的免受司法管辖或者司法审判的权利。司法豁免原则是主权国家平等原则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建立在国与国对等原则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各国外交代表和国际组织在驻在国顺利履行职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9条规定: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这里所说的有关法律规定,是指1986年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等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是指我国参加的1946年的《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1949年的《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特权与豁免公约》,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公约》以及1963年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等。司法豁免原则包括刑事司法豁免和民事司法豁免。刑事司
    2023-08-18
    12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起诉原则
    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依法由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起。法律规定支持起诉原则,目的在于发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同民事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民事权益。这一原则要求:(1)支持起诉仅限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案件;(2)支持起诉人只限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3)支持起诉必须是受害人没有起诉;(4)支持起诉人只能支持原告起诉,而不能以原告的身份起诉。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调解原则。调解是解决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人民法院都可以主持调解。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即调解的进行,应当是在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基础上,调解程序应当合法,调解的协议也应合法。若调解未能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不应久调
    2023-07-07
    405人看过
  •  限制公益诉讼中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探讨
    在公益诉讼中,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包括: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3. 法院调解原则和对等原则;4. 辩论原则;5. 处分原则;6. 检察监督原则;7. 支持起诉原则。在公益诉讼中,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包括: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4.辩论原则;5.处分原则;6.检察监督原则;7.支持起诉原则。 简 述 公 益 诉 讼 中 适 用 的 基 本 民 事 诉 讼 原 则在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六个,分别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以及检察监督原则。这些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其中,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它体现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该享有平等的
    2023-09-24
    166人看过
  •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原则通常分为两类:1)共有原则,即与宪法、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同时共有的原则。2)民事诉讼法本身特有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主要有: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律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不得因任何原因而限制任何当事人的权利或赋予其特权。2、法院调解原则法院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基础商,可以促使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解决纠纷的准则。3、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在我国人民法院起诉或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同我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样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如果一国法院对在其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给予限制的,我国
    2023-04-13
    469人看过
  • 在我国涉外民事诉讼中程序法应适用哪种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不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只要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诉讼,不论其适用何处的实体法,程序法一定是中国的诉讼法。也就是说,程序法和实体法都是用中国的法律,前提是只要诉讼是在中国的法院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2024-05-04
    418人看过
  • 我国关于外国人民事诉讼能力采用的是什么原则
    有条件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包括外国自然人的民事诉讼地位和外国法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是指外国人在国内进行的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何种地位,具体讲,就是指外国人在内国进行民事诉讼所享有的民事诉讼权利和应承担的民事诉讼义务的资格和状况。一、涉外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是什么涉外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判及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所谓涉外因素是指具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第一,诉讼主体涉外,即诉讼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者外国企业和组织;人民法院在审理国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因追加当事人或者第三人而使得案件具有涉外因素的,属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第二,作为诉讼标的的法律事实涉外,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发生在国外;第三,诉讼标的物涉外,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标的物在国外。二、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原则包括
    2023-04-01
    312人看过
  • 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肖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人类社会也将步入典型的信用时代。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现代公民立足社会的道德基石,公民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恪守自己的信用,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生存理念。目前,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危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某些无形的道德资源尤其是信用资源的匮乏问题却令人堪忧。依我之见,“信用“可能是时下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性资源,中国实际上正面临着几乎整个社会都陷入一种集体性信用危机的尴尬局面,因而警惕信用危机、强化信用意识和倡导信用至上实属当务之急。(一)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必要性。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市场经济其实是最为典型的信用经济,信用堪称市场经济真
    2023-06-07
    366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财产处理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或处置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处分原则贯穿民事诉讼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诉讼的进行。处分原则是“私法自治”理念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现代社会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对处分原则辅之以必要的限制,即处分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一)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2023-07-13
    478人看过
  •  涉外民事诉讼制度与规则
    该规定表明,涉外合同纠纷在中国境内发生时,由中国法院管辖,当事人无权通过书面协议选择其他国家法院进行管辖,但可以协议选择仲裁裁决。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在中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诉讼,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等地方的法院进行管辖。而对于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合同诉讼,则由中国法院进行管辖,当事人不得通过书面协议选择其他国家法院进行管辖。但协议选择仲裁裁决的除外。 根据素材,涉外民事诉讼中的仲裁裁决管辖规则涉外民事诉讼中的仲裁裁决管辖规则是国际仲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该规则,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涉外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为仲裁地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这意味着,如果一方当事人选择将仲裁裁决提交给仲裁地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那么该裁决将直接由该法院管辖。另一方面,如果当事人没
    2023-08-25
    167人看过
  • 2023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处理原则是什么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判断及原则涉外因素:主体、法律关系、标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1.司法主权原则:适用中国民诉法的原则、使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2.司法豁免原则:民事司法豁免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3.委托中国律师的原则,外国律师可以以代理人的身份参与诉讼,不能以律师的身份参与。二、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一)牵连管辖(民诉法265条)《民诉法》第265条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二)专属管辖(民诉法266条)《民诉法》第266条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
    2023-05-22
    163人看过
  • 管辖恒定原则是否适用民事诉讼?
    管辖恒定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恒定管辖的情形是指法院对某个民事案件是否享有管辖权,以起诉时为准,起诉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因确定管辖的因素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受影响。管辖恒定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恒定。管辖恒定的意义:保持诉讼的安定性。诉讼的不安定性必然导致当事人的讼累和司法资源不必要的耗费。主要是指地域管辖按起诉时的标准确定后,不因诉讼过程中据以确定管辖的因素的变动而受影响。具体说来,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变更以及起诉后行政区域的变更均不能引起管辖权的变化。1、诉讼标的额的变化;2、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变化;3、法院辖区的变化(因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发生以上三种情形都不会引起法院管辖权的变化,以原法院为准。一、管辖权异议主体的具体范围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不仅包括被告,还应当包括原告、第三人。理由如下:首先,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将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限定为被告
    2023-06-22
    7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诉讼执行的程序有什么特点?
    一、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是:1.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活动应当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2.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执行标的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3.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4.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5.协助执行原则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有关单位、个人协助执行的,应依法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二、民事诉讼执行的程序有什么特点?民事诉讼执行的程序有以下特点:1.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无论生效的法律文书是由何种机构作出的,凡应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加以实现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2.执
    2023-06-28
    141人看过
  •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是什么
    由于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是行政相对人和代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诉讼全过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诉讼的客体是具体行政行程,体现行政诉讼活动的内在要求,反映行政诉讼的为,因此行政诉讼必然是一种平-衡行政相对人合法特点,对行政诉讼活动有指导意义,在解决和处理行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诉讼,这就客观要求在行政诉讼政案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行政诉讼基本中必须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实现行政诉讼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概括基本目标的同时,兼顾保护公共利益。行政诉讼是性。行政诉讼基本原则集中体现行政诉讼的基本特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保障行政点和精神实质,是对整个行政诉讼制度基本问题高相对人合法权益和兼顾保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作用,度抽象和概括。它概括地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行为只有通过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才能实规范。凡是在诉讼阶段上和具体制度问题上具有指现。从行政诉
    2023-06-02
    226人看过
  •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诚信原则的基本精神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三第37题: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诚信原则的基本精神,下列哪一选项符合诚信原则?()A.当事人以欺骗的方法形成不正当诉讼状态B.证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C.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予采信D.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任意进行取舍或否定【答案】C【考点】诚实信用原则【解析】《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主要表现在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陈述案件事实时应当符合真实案情,不得虚构事实。(2)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不得实施迟延或拖延诉讼行为,或干扰诉讼的进行,应协助法院有效率地进行诉讼,完成审判。(3)要求当事人不得以欺骗方法形成不正当的诉讼状态,从而获得不当法益。(4)禁止当事人反言。(5)要求当事人不得恶意或无根据地行使诉讼权利,防止当事人以此获得不当法益。除此以外,诚实信用原则对其
    2023-06-12
    274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涉外民事诉讼,是指一国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涉外民事案件的程序。有些也被称为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一些国家在制定民事诉讼法的同时,还制定了涉外民事诉讼法;少数国家分别在民事诉讼法和国际私法中作出了相应规定;其他国家在民事诉讼... 更多>

    #涉外民事诉讼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与国内民事诉讼可以适用协议管辖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以书面的方式约定管辖法院。因其是以当事人的意愿确定管辖法院的,又称为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意定管辖。当事人双方可以协议管辖,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当事人民事自治原则在诉讼管辖制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我国法律的法制性与民主性的结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仅涉外民事诉讼可以适用协议管辖,国内民事诉讼也可以适用协议管辖。由于涉外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怎么规定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5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在刑事诉讼之中的用以指导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依法由专门机关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
    • 限制公益诉讼适用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4-12-17
      在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的基本民事诉讼原则包括: 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 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4. 辩论原则; 5. 处分原则; 6. 检察监督原则; 7. 支持起诉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于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
    • 我国法律上规定民事诉讼xxx原则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1
      2015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款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这是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内容。民事诉讼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以及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行使国家审判权进行审判行为时,应当公正、诚实、守信。诚实信用原则原本是一项私法原则,在民事诉讼法这样的公法中引入该原则,主要是为了回应现实社会中虚假诉讼、恶
    • 适用刑事诉讼而不适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是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7
      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2、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简单的说就是“罪当其罚”,《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