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婚姻家庭
遗产继承
遗产继承
遗产继承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 更多>

遗产继承

  •  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遗产继承问题
    该条规定表明,通过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可以视为夫妻的亲生子女,享有继承权。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夫妻双方需共同同意并确保女方能够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生育子女,且女方怀孕受精的精子的来源应当为配偶。此时,通过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可视为夫妻的亲生子女,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遗产按照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可以享有继承权,但需满足一定条件:1.夫妻双方需共同同意,并确保女方能够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生育子女。2、女方怀孕受精的精子的来源应当为配偶。3、此时通过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可视为夫妻的亲生子女,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 产 继 承 顺 序 如 何 规 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2023-10-05
    348人看过
  •  遗产继承规则:二婚后的财产如何分配?
    在二次婚姻中,遗产继承需遵守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否则将适用法定继承。遗赠扶养协议具有最优先适用权,而遗嘱继承是制定继承,被继承人可以立遗嘱指定具体继承人、继承顺序、遗产管理、遗产执行等。在二次婚姻中,遗产的继承首先需要遵守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如果没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那么将适用法定继承。首先遗赠扶养协议协议具有最优先适用的效力。而要进行遗嘱继承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没有遗赠扶养协议。其次是遗嘱继承,也被称为制定继承。对于死后财产的具体继承人、继承顺序、遗产管理、遗产执行等都可以由被继承人可以立下遗嘱指定。 遗 产 继 承 顺 序 : 如 何 决 定 死 后 财 产 的 继 承 人 ?人死后财产继承顺序是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来进行分配。如果一个人没有遗嘱,那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在法定继承中,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是第三顺序继承人。如果子女未成年,那么遗产可以由监护人代为管理,待子女成年后再归还。在第一继承人不具备继承能力或死亡后,遗产将按照第二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如果没有这些协议,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配。遗嘱继承是死后财产的具体继承人、继承顺序、遗产管理、遗产执行等由被继承人可
    2023-10-05
    395人看过
  •  放弃遗产继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放弃继承权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放弃继承的表示必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做出,且是一种单方的法律行为,无需征求任何人的同意或认可。放弃继承权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要注意下列问题:1.放弃继承的表示必须在继承开始以后做出。2.放弃继承的表示应当在遗产分割前做出。因为遗产分割之后,遗产已转化为继承人的个人财产,这时,继承人即使放弃所得遗产,放弃的也已经不是继承权,而是个人财产的所有权。3.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一种单方的法律行为,无需征求任何人的同意或认可,均有放弃继承权的自由。 放 弃 继 承 权 自 由 但 需 承 担 法 律 后 果宣布放弃继承权实际上是对继承地位和继承份额的放弃。继承人一旦作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就意味着该继承人永远失去了对特定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不能再予以撤销变更了。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人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继承人,而且这种意思表示应由其本人亲自作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得代理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作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放弃遗产的继承人,将不再承担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义务的责任。放弃继承权是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明确表示放
    2023-10-05
    110人看过
  •  遗产继承范围探讨
    代位继承的遗产范围应该限制在被代为继承人应该继承的遗产范围之内。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代位继承的遗产范围应该受到限制,不能超出被代为继承人应该继承的遗产范围。代位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之前,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定继承制度。这一制度旨在保障被代位人子女的权益,同时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 代 位 继 承 遗 产 范 围 限 制在我国,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为了明确遗产继承范围,我们需要查清以下几个方面:1. 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2. 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果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3. 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4. 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5. 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
    2023-10-04
    398人看过
  •  伴侣间遗产继承:法律规定与实践状况
    在同居期间,如果一方过世,另一方通常无法继承遗产。但在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中,如果明确表示由同居人继承遗产,就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不过,同居关系不是法律保护的关系,所以在法定继承中,没有遗产继承权。在同居期间,如果一方过世,另一方通常无法继承遗产。然而,在遗嘱继承或遗赠扶养协议中,如果明确表示由同居人继承遗产,那么就可以突破这一限制。同居关系不是法律保护的关系,所以,在法定继承中,没有遗产继承权。 同 居 关 系 与 遗 产 继 承 权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权包括被继承人的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配偶、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法定继承人,以及遗嘱继承人等。而继承权丧失是指依被继承人遗嘱愿意取消法定继承人的继承资格,或是继承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被人民法院取消继承资格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等行为之一的,将丧失继承权。而遗产继承
    2023-10-04
    114人看过
  •  遗产继承的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提供的素材,遗产可继承的范围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财产。遗产可继承的范围包括以下几项:(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遗 产 继 承 的 具 体 规 定 是 什 么 ?遗产继承的顺序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遗产继承范围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财产。遗产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2023-10-04
    495人看过
  •  遗产继承:宅基地该归谁?
    根据村集体所有制规定,老人过世后,其宅基地应归村集体所有,只能由本村居民使用。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同时,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可以作为财产继承,但继承人只拥有房屋的所有权,而无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老人过世后,其宅基地应归村集体所有。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使用。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老人去世后宅基地不能够继承,因为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按规定,宅基地不可以作为财产继承,但是起宅基地上面的房屋是可以作为财产继承的,继承人拥有农村房屋的所有权。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 基 地 上 的 房 屋 可 以 继 承 吗 ?宅基地上的房屋继承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且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那么本村村民与城市居民因继承取得农村房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本村村民因继承取得多处住宅的,原则上不作处理,
    2023-10-03
    219人看过
  •  遗产继承过户房产的必备手续是什么?
    根据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籍,并办理死亡证明,到区或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并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房屋的产权证明、身份证件等资料,最后,继承人需携带公证书、房产证、身份证到房产交易中心办事大厅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首先,需要到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籍,并办理死亡证明。接着,到区或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并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房屋的产权证明、身份证件等资料。最后,继承人需要携带公证书、房产证、身份证到房产交易中心办事大厅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 房 产 继 承 过 户 所 需 资 料 : 哪 些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在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公证时,申请双方需要向公证处提交相关的资料。出售方需要提供企业营业证件、房屋所有权证或土地使用证以及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及买卖房屋合同文本。购买方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书。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需要先到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籍,并办理死亡证明。接着,到区或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并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房屋的产权证明、身份证件等资料。最后,继承人需要携带公证书、房产证、身份证到房产交易中心办事大厅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在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公证时,申请双方需要向公证处提交相关的资料。出售方需要提供企业营业证件、房屋所有权
    2023-10-02
    359人看过
  •  遗产继承的期限是多久?
    遗产继承没有时间限制,但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遗产是指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开始后,遗产分配完毕前,继承人都有权要求依法获得分配。但超过法定期限的,当事人不能再通过到法院诉讼的方式处理,只能自行协商处理。遗产继承没有时间限制,但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法律规定,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所谓遗产是指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开始后,遗产分配完毕前,继承人都有权要求依法获得分配。但超过法定期限的,当事人不能再通过到法院诉讼的方式处理,只能自行协商处理。 遗 产 继 承 的 诉 讼 时 效 是 多 长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这个时效期间从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自继承权被侵害之日超过20年,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此诉讼。因此,继承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均可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如果超过三年,继承人会丧失胜诉权。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超过三年的话,当事人将丧失胜诉权。因此,继承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
    2023-10-01
    159人看过
  •  遗产继承问题:父亲过世,给儿子还是给女儿?
    父亲过世后留下的房产,其继承问题有以下具体解决途径:如果父亲留有遗嘱,则应按照遗嘱中的规定进行继承;如果父亲没有遗嘱,则需先对房产进行产权分割。根据法律规定,母亲将拥有房产的50%,而剩余的50%则需通过法定继承进行分割。父亲过世后留下的房产,其继承问题有以下具体解决途径:如果父亲留有遗嘱,则应按照遗嘱中的规定进行继承;如果父亲没有遗嘱,则需先对房产进行产权分割。根据法律规定,母亲将拥有房产的50%,而剩余的50%则需通过法定继承进行分割。 父 亲 房 产 过 世 , 母 亲 和 儿 子 各 继 承 多 少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的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法定继承中,母亲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可以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继承房产。而遗嘱继承则按照遗嘱内容确定。如果该房产是父母的共同财产,则父亲过世后,房产的一般价值作为遗产,发生继承。在遗嘱继承中,如果遗嘱中没有具体说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因此,如果父亲过世,母亲、哥哥和弟弟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他们共同继承该房产。如果有遗嘱,遗嘱中会有具体说明,那么按照遗嘱办理。对于法定继承,母亲和哥哥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他们每人分得该房产的一半。如果有遗嘱,遗嘱中会有具体
    2023-10-01
    176人看过
#遗产继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遗产继承 网友关注榜
    #遗产继承 律师视频普法
    #遗产继承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