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经济纠纷
财税法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个人所得税

  •  企业股东借款是否需要支付个人所得税?
    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且未归还且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该借款可以被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应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总局已发布公告加强管理。在纳税年度内,如果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借款,且在該纳税年度结束时仍未归还,并且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那么该借款可以被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根据“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该借款应计征个人所得税。国税总局也发布公告,强调加强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的管理,对期限超过一年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借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国税总局关于个人投资者借款征税问题的公告根据国税总局关于个人投资者借款征税问题的公告,个人投资者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在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规定是为了支持个人投资者在合理期限内恢复生产经营,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这一规定也提醒投资者,要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合理安排资金用途,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借款,且在纳税年度结束时仍未归还,并且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该借款可以被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
    2023-11-22
    58人看过
  •  工伤赔偿金是否需要支付税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伤赔偿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以下项目可享受免税: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等。工伤赔偿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以下项目可享受免税:(一)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等。军人转业费等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军人转业费等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为了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国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军人在退休、复员、转业、退役、和解等情况下,其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军人转业费等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以上内容说明了工伤赔偿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
    2023-11-22
    123人看过
  •  如何知道个人所得税是否被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指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当月享受税收优惠可由扣缴义务人申报,次年由纳税人自行前往当地税务部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申报,然后由税务部门办理退税。个税没有扣除需要进行申报,申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扣缴义务人申报,单位财务人员每月操作,纳税人当月享受税收优惠;另一种是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先扣除个人所得税,次年由纳税人自行前往当地税务部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申报,然后由税务部门办理退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有哪些?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税务局申报、手机APP申报、邮寄申报、现场办理申报。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申报方式,网上税务局申报和手机APP申报操作简便快捷,邮寄申报和现场办理申报则更为方便,同时也需要提前准备相关材料。纳税人需要确保申报的信息准确无误,以免影响自身的合法权益。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方式包括网上税务局申报、手机APP申报、邮寄申报、现场办理申报。纳税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申报方式,并确保申报信息准确无误,以维护自身
    2023-11-21
    134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为何要求填写子女信息?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新增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其中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为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填报子女教育信息时,需要在个人所得税APP中选择“子女教育”,填写子女身份信息,再设置扣除比例,最后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无需细化填写。填写子女教育信息可以用于抵扣个人所得税,因此需要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提供这些信息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填写子女信息是为了进行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具体填报过程如下:1、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选择“子女教育”;2、进入教育信息填写页面,点击“选择子女”;3、填写子女身份信息;4、填写子女教育信息后,设置扣除比例,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5、最后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无需细化填写。对于同一子女的同一受教育阶段,即使在一个年度中间,子女存在升学、转学等情形,只要受教育阶段不变,也无需细化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中国政府为减轻个人所得
    2023-11-20
    444人看过
  •  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年终奖的税额有两种计算方式:如果金额大于费用扣除额,可按应纳税额计算;如果金额小于费用扣除额,可按应纳税额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低于1600也要纳税。根据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低于1600也要纳税。应纳税额等于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乘以适用税率。年终奖的税额有两种计算方式:1.如果年终奖金额大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那么年终奖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年终奖金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如果年终奖金额小于费用扣除额,那么年终奖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年终奖金额-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个人当月取得年终奖减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年终奖扣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该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采用一次。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年终奖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按照年终奖缴税规定,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
    2023-11-20
    212人看过
  •  刑事赔偿追偿权的规定范围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规定,可以行使刑事赔偿追偿权的情形包括:因刑讯逼供、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因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在处理案件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或枉法裁判行为。因此,以上情形的工作人员可以行使刑事赔偿追偿权。对于以下情形的工作人员,可以行使刑事赔偿追偿权:1、若因刑讯逼供、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2、若因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3、若在处理案件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或枉法裁判行为。素材中提到的情形有哪些?根据提供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该问题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包括以下情形:1.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居民个人从事工资薪金所得的征收管理;2. 劳务报酬所得:包括居民个人从事劳务报酬所得的征收管理;3. 稿酬所得:包括居民个人从事稿酬所得的征收管理;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包括居民个人从事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征收管理。因此,素材中提到的情形包括居民个人从事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征收管理。对于这些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都应遵循相
    2023-11-20
    412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的相关政策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个税附加扣除费。该附加减费标准为1300元。适用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工作的外国人员、申请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工作的外国专家、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在中国境外工作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个税附加扣除费。该附加减费标准为130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附加扣除费用适用范围是指:(一)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工作的外国人员;(二)申请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工作的外国专家;(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在中国境外工作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范围有哪些?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范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住房公积金。这些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作为专项扣除,从而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收入,提高税负的降低。此外,根据国家规定,自20
    2023-11-19
    112人看过
  •  烟酒税收在国民税收中所占比重
    烟草和酒精税收占国内税收的6.46%,是我国税收中一项重要的来源。烟草和酒精税收按性质分类,包括输出入税、出产税、熟货税、特许税、通行税、销场税、原料税、落地税、加价抽收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烟草和酒精税收占国内税收的6.46%。烟草和酒精税收是对烟草和酒精的生产和销售征收的一种税。我国酒税历史悠久,自西汉始,就有酒榷,迄于元明,酒课渐增;烟税的开征则始于清代后期的嘉庆年间,但当时尚未成为独立财源,与一般杂税无异。烟酒税之名发端于清后期的光绪年间,为解决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经费需要而首先在直隶省开证,随后推行于全国,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源。烟酒税按其性质分类如下:1、输出入税,即对外国烟酒进口,本国烟酒出口征税;2、出产税,包括烟叶税,酿造税;3、熟货税,包括烟丝税、涤丝税、熟丝税;4、特许税,包括烟包捐、烧锅捐;5、通行税,包括厘金、常关税;6、销场税,包括卖钱捐、买货捐、门销捐、坐买捐;7、原料税,如曲税等;8、落地税,即对进口烟贩运到内地征税;9、加价抽收,即规定税额以外的加价。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
    2023-11-18
    64人看过
  •  吸烟员工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公司不可以合法地罚款员工吸烟问题,但可以采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供禁烟设施等措施来防止员工吸烟。公司以任何理由罚款都是不合法的。如果公司违反规定,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也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一、关于员工吸烟公司是否可以合法地罚款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二、就员工吸烟问题,公司是否具有相应的罚款权限?答案是否定的。三、尽管如此,公司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员工吸烟。例如,加强宣传和教育,提供禁烟设施等。四、总之,员工吸烟问题并非完全无法解决,公司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的意识来降低吸烟率。公司以任何理由罚款都是不合法的。完不成工作任务公司可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调岗或者再培训,罚款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者去公司所在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二、举报公司的违法行为有哪些方法1、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举报;2、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等。公司是否有权罚款员工吸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公司没有权利对员工吸烟行为进行罚款
    2023-11-17
    481人看过
  •  市场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管理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市场经营收入可以应用于5%至35%的超额累计税率。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馀额,作为纳税所得额。经营收入包括个人工商店、个人独资企业、合作企业的个人合作伙伴来自国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将市场经营收入应用于5%至35%的超额累计税率。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馀额,作为纳税所得额。经营收入是指1、个人工商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作企业的个人合作伙伴来自国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收入2、个人依法从事学校、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获得的收入3、个人承包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租赁经营和转包、租赁收入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经营收入定义及范围经营收入是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得到的价款、报酬、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经营收入包括下列情形:1. 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2. 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财产所得的收入;3. 利息、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4. 租赁所得的收入;5. 承包承租所得的收入;
    2023-11-17
    333人看过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个人所得税 网友关注榜
    #个人所得税 律师视频普法
    #个人所得税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