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宪法
宪法综合
宪法原则
宪法解释原则主要有:恪守宪法精神原则。 宪法精神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物,它一般都是通过宪法基本原则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而且这些原则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受到影响。 因此,宪法解释活动必须始终恪守并维护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而不能与之相悖。因此,恪... 更多>

宪法原则

  • 我国的立法原则有哪些
    一、科学性和民主性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立法首先应体现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要为国家、社会以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一种规范的行为模式,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这就决定了法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立法的科学性原则,首先表现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种有确定性、明确性、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类能够鉴别、判断、评价和认识客观事物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行为。立法的科学性原则的第二个体现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则更进一步地体现了科学性原则,合理性是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恰当界定。立法的科学性原则的第三个体现,就是主观符合客观,法律既不是一种纯粹主观的现象,也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事物。是一种主观同客观、理性和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二)民主性原则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贯彻民主原则具有非常方泛和深刻的意义,它除了维护民主本身的价值外,还对其他的一些法的价值诸如平等、自愿、自由、契约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和保证。(1)只有在一个民主的法律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利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现其平等权利。(2)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不作
    2023-08-13
    484人看过
  •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什么?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的行为;本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
    2023-08-12
    135人看过
  •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适用情形如下:1、受处罚的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时,复议机关不得将原处罚决定变更为对该申请人更为不利的决定,包括不能加长拘留期限或提高罚款数额,不能将处罚种类由一种变更为几种或由较轻的变更为较重的处罚种类;2、对于同案中共同违法而被行政处罚的相对人中,只有部分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原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一并处理;3、对于原处罚决定为数个违法行为的合并处理,复议机关在审理时,确需变更原处罚决定的,也应当贯彻适用不利变更禁止原则;4、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但原处理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畸轻的案件,一般应维持原行政处罚决定,不能直接变更加重对复议申请人的处罚,也不得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为由撤销原处罚决定,重新作出加重的处罚决定;5、对于原处理机关处罚决定严重影响社会公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复议机关应适用行政应急性原则予以撤销或变更,此为“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例外。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法理依据行政复议机关
    2023-08-12
    193人看过
  • 我国宪法是在哪一年加入宣誓条款的?
    2018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也就是宪法宣誓。所以,宪法宣誓制度是在2018年2月24日设定的。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法律制度。这次修改宪法,在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对宪法宣誓作出了明确规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宪法宣誓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另一方面,能够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其次,宪法宣誓有利于提高宪法的权威,加强宪法的实施。通过宪法宣誓,可以极大地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内心确信,做到“心中有宪法”、“宪法在心中”,激励他们忠于和维护宪法,树立对宪法的敬仰之心、尊崇之心,增强宪法自觉和自信,进而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提高宪法权威,推动宪法的实施,并带动整个法律的实施。关于宪法宣誓说法正确的是什么宪法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一、单独宣誓: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二、集体宣誓:由一人领
    2023-08-11
    220人看过
  • 他没升职,他就诬告陷害我,我该怎么办,那那么诬告陷害罪最新规定是怎么样的?
    诬告陷害罪最新规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我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诬告陷害罪量刑是怎么规定的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2023-08-10
    225人看过
  • 简述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原则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机构、职能、人员的分立。分权思想溯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制衡思想源于分权学说。公安局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侦查权,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宪法的修改原则是怎样的修改宪法原则的法律规定: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三、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的规律,确保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宪法》第一百三十一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一百四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2023-08-10
    420人看过
  • 怎么样才会构成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中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中国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
    2023-08-10
    349人看过
  • 婚内房产,婚后一方如何处置
    男女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婚内购买的房屋归一方所有,并在房产证上写上一方的名字,从而成为一方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辟谣】婚内财产必须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真相:不是分析:婚内购买的财产不一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根据出资情况和财产登记状况具体判断:1。婚后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1)夫妻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夫妻双方未明确约定的,房产证上只写一方名称,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双方结婚时,一方父母支付首付购买的财产,婚后夫妻共同支付的房款和房屋装修支付的相关费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要求分割。至于一方父母的出资,要按照当时的具体约定处理。(3)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地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房地产可以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2、婚后买房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一)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视为只赠与子女一方,该不动产应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2)双方以父母名义以共同
    2023-08-09
    270人看过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2、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出全面规定,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5、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原则的区别宪法原则和基本原则的区别如下:1、宪法原则包括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法治原则;2、对立统一,原则是不可妥协的,基本原则是可妥协的;3、性质不同,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为灵活,伸缩余地较大。总之,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具有宏观指导性,人民法院和一切
    2023-08-09
    77人看过
  •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如下: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5、公序良俗原则;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7、绿色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市民社会的一般条件、趋势和要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
    2023-08-09
    215人看过
#宪法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宪法原则 网友关注榜
    #宪法原则 律师视频普法
    #宪法原则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