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刑事辩护
犯罪
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  防范职务犯罪策略
    职务犯罪防控制度包括五个方面:(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二)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制约;(三)坚持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四)加强教育宣传,增强自律能力;(五)努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职务犯罪防控制度:(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二)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制约。(三)坚持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四)加强教育宣传,增强自律能力。(五)努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职务犯罪防控体系职务犯罪防控体系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预防职务犯罪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意识等。从法律角度来看,职务犯罪防控体系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刑法规定,职务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对犯罪行为者将面临刑罚等法律制裁。同时,职务犯罪防控体系还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2023-10-13
    187人看过
  •  抢夺罪的法律要件是什么?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抢 夺 罪 的 客 观 要 件 是 什 么 ?职务犯罪和遗弃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客观要件也存在差异。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和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而遗弃罪的客观要件则表现为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的行为,包括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门的批准而擅自购买或销售核材料,超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种类而购买或销售核材料,超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数量购买或销售核材料。总的来说,职务犯罪和遗弃罪在客观要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职务犯罪和遗弃罪在客体、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2023-10-08
    141人看过
  •  职务犯罪上诉对刑罚的影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被告一方向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增加被告人的刑罚。这是基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但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既有被告人的上诉又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时,将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被告一方向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增加被告人的刑罚。这是基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但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既有被告人的上诉又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时,将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素 材 : 关 于 上 诉 加 重 刑 罚 的 规 定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上诉可能会影响到刑罚的加重。根据提供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情况,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也不能加重其它同案被告人的刑罚。2. 如果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在不加重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罪名。3. 对于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情况,不得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能在维持原判决决定执行的刑罚不变的情况下,加重数罪中某罪的刑罚。4. 如果被告人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5. 对于事实清楚、证据
    2023-10-04
    456人看过
  •  过失犯罪定义
    职务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但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犯罪。典型的过失犯罪有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失火罪等。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但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犯罪。典型的过失犯罪有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失火罪等。 过 失 犯 罪 预 防 方 法征地拆迁职务犯罪预防的内容包括:1. 严厉打击职务犯罪行为,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力,遏制新的犯罪心理形成;2. 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活动的监管,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征地拆迁职务犯罪的发生,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上措施对于预防征地拆迁职务犯罪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严厉打击职务犯罪行为和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遏制新的犯罪心理形成,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同时保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2023-10-02
    452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概述
    政务处分应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遵守法律平等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依据党管干部原则,对公职人员实施政务处分时,应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同时,我们要遵守法律平等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称。此外,我们还需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力求在宽严相济的原则下,实现良好的惩戒效果。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惩 戒 与 教 育 相 结 合 进 行 政 务 处 分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行政处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这一原则旨在通过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纠正违法行为、防止再次违法的目的。政务立案与处分是监察机关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惩戒措施的两种方式。政务立案主要是指监察机关对国家公职人员有职务犯罪事实,并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调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政务处分主要是指监察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责任的公职人员的处罚措施。政务处分是在政务立
    2023-10-01
    135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中,数额最大的是多少?
    该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了挪用公款罪的主要构成要件及其对应的刑罚。其中,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巨大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均属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挪用公款不予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以及其他严重情节。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偿还,且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时,这些行为被视为较大金额。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金额超过500万元的为巨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挪用公款给个人,开展营利活动或者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视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视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三)挪用公款不予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四)其他严重情节。 挪 用 公 款 罪 的 数 额 构
    2023-09-30
    270人看过
  •  确认犯罪发生的要件
    本文介绍了确定犯罪事实的四个方面,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状况、犯罪的性质、犯罪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其中,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状况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情况;犯罪的性质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犯罪情节有两种,一种是定罪情节,即影响犯罪性质的情节;另一种是量刑情节;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结果的程度。这些方面是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犯罪事实的发生:1、犯罪事实,指的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状况。查清犯罪事实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种心态支配之下,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了何种危害结果,侵犯了何种合法权益。2、犯罪的性质,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经由法律规定并通过审判机关确认的犯罪属性,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定什么罪名。3、犯罪情节,《刑法》上的犯罪情节有两种:一种是定罪情节,即影响犯罪性质的情节,它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素;另一种是量刑情节,是指犯罪构成基本事实以外的其他影响和说明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各种事实情况。4、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结果的程度。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对犯罪
    2023-09-30
    108人看过
  •  行刑衔接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
    判刑衔接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2. 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 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 发现的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向检察机关移送; 3.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立案; 4. 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行刑衔接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的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向检察机关移送;3.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立案;4.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 探 究 行 刑 衔 接 : 从 行 政 执 法 到 刑 事 诉 讼 的 跨 越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综上所述,行刑衔接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刑罚、犯罪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旨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
    2023-09-26
    172人看过
  •  监察法第十五条:涉及哪些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提取主要思想,即提取出文章或文本中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接着,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从中提取出主要思想。最后,我们需要将提取出的主要思想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并保持原意不变。在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发现,该文本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学习英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取出主要思想为“学习英语,提高语言能力”。以下是对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的概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监 察 法 第 十 五 条 的 内 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40条,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同时,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严禁侮辱
    2023-09-24
    54人看过
  •  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门槛
    人民法院已接受案件。若尚有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后发现不属于本法院管辖范围,则无需移送管辖问题,建议当事人向具备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1.人民法院已接受案件。若尚有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后发现不属于本法院管辖范围,则无需移送管辖问题,建议当事人向具备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2.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3.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这是对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不得随意移送,只能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 刑 事 案 件 移 送 管 辖 条 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或者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不得再自行移送。因此,案件移送管辖的适用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2. 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进行移送管辖。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院需要判断是否符合管辖范围。若符合,则应进
    2023-09-21
    62人看过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 网友关注榜
    #职务犯罪 律师视频普法
    #职务犯罪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