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法律综合
证据

证据

知识

证据

  • 举证责任倒置和过错推定区别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推定是侵权行为法中常见的两种制度,区别在于举证责任和归责原则的不同。过错推定原则要求被告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将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赔偿责任;而过错责任推定则要求被告自己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推定是侵权行为法中常见的两种制度。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受害人在诉讼中能够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而过错责任推定则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被告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过错推定是法律强制行为,而过错责任推定则需要被告自己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两者的区别在于举证责任和归责原则的不同。 举证责任倒置和过错推定:法律原则与适用范围 举证责任倒置和过错推定是两种法律原则,它们在法律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原本应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被转嫁给被告,即被告需要证明自己的无过错。而过错推定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律规定,当某一方存在过错时,法律推定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过错。这两种原则都是为了维护公平和合理的法律关系而设立的。在具体适用上,举证责任
    2024-01-05
    248人看过
  • 刑事讯问主体包括
    刑事讯问主体
    所谓讯问主体,在刑事诉讼中是针对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里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是指承办案件的三机关工作人员,非案件的办案人员未经本机关领导指派不得讯问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刑事申诉是指在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后,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判决或者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要求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裁定的一种法律程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3条的规定,刑事申诉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并制作讯问笔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享有申诉权利,是申诉主体。他们有权为被判决人之利益或不利益提出申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裁定或决定。当事人的近亲属也与案件有切身利害关系,也应享有申诉权,可以独立提出申诉。其他亲属提出申诉应取得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同意,否则不能独立提出申诉。
    2024-01-05
    224人看过
  • 民事自认的法律规定
    民事证据自认
    民事诉讼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受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状需包含双方个人信息、请求、事实、理由、证据和证人。自认规定适用于承认不利事实,但涉及身份、国家利益等需法院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和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状应当记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根据民事诉讼的自认规定,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书面材料中明确表示承认不利于己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但是,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需满足四个条件,并应在起诉状中详细记明当事人的相关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人等。根据自认规定,当事人明确承认不利于自己的
    2024-01-05
    353人看过
  • 民事证据自认怎么认定
    民事证据自认
    证据交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至关重要。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质证。质证顺序为原告、被告及代理人、第三方。真实性指证据客观真实,非伪造,并能反映待证事实。合法性指证据符合法律规定,来源可靠。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有联系。当事人应充分发表意见,并对对方证据提出质疑和辩驳。 证据交换是民事案件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交换证据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质证。质证应按照原告出示证据、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第三人进行质证的顺序进行。证据的真实性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客观真实,不是有意伪造的,同时其中的内容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证据的合法性指证据应符合法律规定,来源可靠。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交换证据时,当事人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并对对方的证据提出质疑和说明与辩驳。 民事证据自认的适用范围与法律要求 民事证据自认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所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认定,无需经过法院或其他机构的鉴定。其适用范围包括民事诉讼中的各类案件,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根据我国法律要求,民事证据自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是合法取得的,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其次,证据必须与争议事实有关,能够对争议事实起证明作用;最后,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负
    2024-01-05
    259人看过
  • 证据审核的目标是什么
    民事证据审核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在审判过程中,审判人员应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此外,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循这些证据审核认定规定,以确保公正、客观地审理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拒不签署或宣读保证书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案件情况,判断待证事实的真伪。待证事实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
    2024-01-05
    438人看过
  • 民事证据最晚什么时候提交
    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根据不同程序有所差异,但一般不得少于30天。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逾期可被法院拒绝采纳或罚款。提交证据时需注明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书证需提交原件,物证需提交原物,无法提交原件可提供复制品等。若未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证据,将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在民事诉讼中,提交证据的期限因案件不同而有所差异。简易程序的期限为15天以下,普通程序的期限为15天以上,二审程序的案件则要求10天以上。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证据提交时间由法院指定,当事人也可以协商后经法院认可,但不得少于30天。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并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法院可以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则法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予以训诫、罚款。 在提交证据时,必须注明证据的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以及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交原件或原物,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或节录本。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将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合理的证据提交期限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具体案件类型的不同,期限也有所差异。确保及时提交证据
    2024-01-05
    256人看过
  • 认罪认罚具结书是证据吗
    认罪认罚具结书是被告人自愿承认罪行并签署的法律文书,法院会酌情从宽处理。认罪认罚需要被告人如实供述罪行,无异议地接受指控,并积极退赃退赔、赔偿被害人损失。审判阶段需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若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应坚持疑罪从无,宣告无罪。 认罪认罚具结书是一种由法院出具的认定罪行的法律文书,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承认自己错误或罪行,并认真悔过自新而签署的具结书,法院会酌情从宽处理。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及罪名没有异议,并签署具结书;认罚则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检察机关建议判处的刑罚种类、幅度及刑罚执行方式均没有异议,是否积极退赃、退赔,主动缴纳罚金,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也是评估认罚的重要标准。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不影响“认罚”的认定。在审判阶段,审判长仍应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从审查被告人是否具备普通人的正常认知能力、审查核实被告人是否知悉其享有的诉讼权利等方面进行审查。若被告人认罪认罚,但没有其他证据的案件,或者事实不清,在案证据不能形成内心确信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依法宣告无罪。 认罪认罚具结书是法院认定罪行的法律文书,对于自愿承认错误
    2024-01-05
    362人看过
  • 刑事诉讼书证形成时间
    刑事诉讼书证
    刑事案件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根据制作书证的主体可以分为公文书和私文书。公文书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其权限范围内制作的文书,而私文书是指公民个人制作文书。根据书证的制作方式和来源的不同,将书证分为原本、副本、复制件。原本是指文件制作人最初制作的文件,照原本全文抄录、印刷而具有原本效力的文件称为副本,而复制件是指将原件进行复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中,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24-01-05
    213人看过
  • 民事诉讼质证规则
    民事诉讼质证
    民事诉讼质证方式包括单一、一组、分类和综合质证。举证与质证期限由双方协商,法院准许后确定。法院应在送达通知书时附上举证通知书,包括责任分配、调查取证、举证期限和逾期法律后果等内容。 民事诉讼质证的方式包括单一质证、一组一质证、分类质证和综合质证。其中,单一质证即一事一证一质,即将对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和法院调取的证据逐一加以质证,并提出反驳证据或意见;一组一质证即阶段质证,即一事一证,一证一质,是对证据或诉讼请求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进行分类,确定几条线索,再加以质证;分类质证是对证据或诉讼请求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进行分类,确定几条线索,再加以质证;综合质证是对全案待证事实和所有证据进行集中认证。在审判实践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交叉运用。民事诉讼举证与质证期限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并且经过人民法院准许。质证时间应该由法官根据案情和具体情况来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质证方式多样,包括单一质证、一组一质证、分类质证和综合质证。根据案情和具体情况,法官应确定质证时间。双方当事人可协商举证与质证期限,并
    2024-01-05
    240人看过
  • 质证需要提供证据吗
    民事诉讼质证
    需要提供证据。需要质证的证据应当包括所有与双方当事人利益相关的证据,但是对于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如果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广义质证通常指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另一方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与本案争议事实的关联性、真实性,是否有证明力,是否可以作为本案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进行的说明、评价、质疑、辩驳、对质、辩论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证据效力的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仅指诉讼活动中,在证据交
    2024-01-05
    300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