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自认的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05 15:36:27 353 人看过

民事诉讼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受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状需包含双方个人信息、请求、事实、理由、证据和证人。自认规定适用于承认不利事实,但涉及身份、国家利益等需法院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和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状应当记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根据民事诉讼的自认规定,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书面材料中明确表示承认不利于己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但是,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需满足四个条件,并应在起诉状中详细记明当事人的相关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人等。根据自认规定,当事人明确承认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则无需另一方举证。然而,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需要法院调查的事实,不适用自认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11: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民事证据自认相关文章
  • 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
    一、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民法典规定,故意通过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愿意情况下做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
    2023-06-19
    128人看过
  • 法律规定特殊自首要如何认定
    一、特殊自首要如何认定1、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1)未掌握罪行1、所谓“还未掌握“,是指司法机关尚不知道犯罪发生,或者虽然知道犯罪发生,但不知道犯罪人是谁以及虽有个别线索或证据使司法机关对某人产生怀疑,但还不足以据此将其确定为犯罪嫌疑人。2、从诉讼的角度讲,这里的“还未掌握“实际上是指“没有确实证据证明“.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司法机关掌握案件的线索和证据能否确定作案人可能犯某罪,是判断罪行被掌握与否的重要标准。3、“还未掌握“与“已经掌握“界限不清时,应当疑罪从轻,即认定为“还未掌握“.(2)已掌握罪行1、“已掌握的罪行“必须是依照
    2023-02-22
    30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哪些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和第2款的内容如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
    2023-08-15
    79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民事申诉条件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医疗纠纷案件民事申诉状范文受害人(彭xx、现改为彭xx)男。汉族,年8月24日出生,xx省xx市xx镇高山村人。委托代理人:彭XX联系电话136XXXX,系申诉人之姑妈。被申诉人:xx省xx市xx镇卫生院(现xx市二人民医院)法定代表人,该院院长。一、受害人被无行医资格庸医致终身残疾的事实经过:1999年7月1日、年仅3岁的受害人彭xx寄住在其姑妈彭XX家,当天下午在家门前空地坪玩耍时左脚轻微扭伤,因担心留下隐患,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7月2日上午其姑妈彭XX便及时带着申诉人去xx镇卫生院就诊,未想到姑妈一片爱孩
    2023-07-05
    307人看过
  • 民事法律中抗辩权的规定
    《民法典》中规定的抗辩权有: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之间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的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拒绝履行相应的请求。民法三大抗辩权具体有哪些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可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这些抗辩权利的设置,使当事人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使当事人的拒绝履行不构成违约,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
    2023-08-15
    180人看过
  • 民事证据自认怎么认定
    民事证据自认
    证据交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至关重要。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质证。质证顺序为原告、被告及代理人、第三方。真实性指证据客观真实,非伪造,并能反映待证事实。合法性指证据符合法律规定,来源可靠。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有联系。当事人应充分发表意见,并对对方证据提出质疑和辩驳。 证据交换是民事案件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交换证据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质证。质证应按照原告出示证据、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第三人进行质证的顺序进行。证据的真实性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客观真实,不是有意伪造的,同时其中的内容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证据的合法性指证据应符合法律规定,来源可靠。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交换证据时,当事人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并对对方的证据提出质疑和说明与辩驳。 民事证据自认的适用范围与法律要求 民事证据自认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所提供的证据的
    2024-01-05
    259人看过
换一批
#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证据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不进行争执的意思表示。 自认制度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独有的程序价值。... 更多>

    #民事证据自认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自认的定义是什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22
      民事诉讼自认的定义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它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证据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自认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 如何正确认定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自愿原则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5-09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法律主体根据自愿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可自主创设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的核心包括:合同自由、遗嘱自由、所有权行使自由、侵权责任规定的自己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他人意思自治的不法或者不正当干预,构成对自原则的违反。
    • 民事法律是国家规定还是企业自由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2
      民法通则一个很重要原则即意思自治原则,以权利本位,即法无禁止即自由。
    •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自愿原则该如何进行认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0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法律主体根据自愿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可自主创设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的核心包括:合同自由、遗嘱自由、所有权行使自由、侵权责任规定的自己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他人意思自治的不法或者不正当干预,构成对自原则的违反。
    • 法规规定自认可自认的条件有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08
      拟制自认应当符合的条件: 1.自认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 2.自认的内容是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为真实; 3.自认必须为明确的意思表示; 4.自认适用范围为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民事案件,主要适用于涉及财产问题的案件。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不适用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