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9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在民事诉讼中,认定误工费所需的证明材料是医院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和受害人提供的收入证明等。受害人有固定工作的,可以要求单位出具当事人的收入证明,误工费按其减少的收入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等。
工伤赔偿是公司赔偿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其余治疗工伤所需费用、治疗工伤伙食补助费用、就医所需交通食宿费用通常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案件的诉讼费收取标准应当是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以下标准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
收到工伤待遇赔偿收条实际上是一种收讫(收到)的凭据,起到已支付或已收到的证明作用。可以用收据(有格式或规范的财务收据填写)形式,也可以用收条形式。只要写清收到款项数额,事由,收据人即是有效的收据了。工伤赔偿金可能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写清:今
如果工伤赔偿争议属于具体的行政争议,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如果属于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
工伤赔偿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仲裁时效已过,可以申请诉讼;诉讼时效已过,属于中止、中断等特殊情形的,可以延长;仍然超过诉讼时效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对人身的侵害,为了鉴定该侵害的主体而对过程进行的定性的行为。根据我
法律未作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审限,即审理的最长期限: 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人受伤的按照工伤标准由雇主赔偿,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一般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