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6
口头劳动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条件如下: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2.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3.国营企业招收职工,必须是在国家下达的劳动用工计划指标内,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录用职工手续。
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身份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劳动合同应具备《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的必备条款。
订立合同的有效条件如下: 1、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所谓缔约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性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前提条件之一; 3、一方
成立合同的有效条件是: 1、合同的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订立合同出自真实意思表示; 3、合同满足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生效条件; 4、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一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此之外,这些情况也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三次续签劳动合同一般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等。
劳动合同生效条件有: 1、劳动合同主体合法,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备作为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主体资格。 2、劳动合同内容合法,就是要求合同必须完全具备法定必备条款,所载法定和约定条款都须符合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 3、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
合同订立的条件: 1、订约主体必须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订立合同应当经过一定程序或者方式。也就是说,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基本阶段。没有要约或者承诺,就不可能达成交易、订立合同。 3、订立合同必须经过当事人协商一致。协商
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有以下这些: 一、合法原则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二、协商一致原
企业的说明义务体现在企业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这些内容是法定的并且无条件的,无论劳动者是否提出知悉要求,用人单位都应当主动将上述情况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