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消费维权法律常识

商家的欺诈行为是如何判断的

更新时间:2022.10.18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2、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律师普法
  • 开发商如何进行欺诈行为
    开发商如何进行欺诈行为

    开发商欺诈的情形如下: 1、成品房交付标准下的菜单式示范销售:通过菜单式,也只是营销示范而已,通常情况下,成品房装修成本节约了项目管理费用、效果与方案设计费用、整装家具直销节省工厂化模式下的板材节省,与同质同格局房子市场性装修,应该节省20

    2020.12.01 171
  • 商家有欺诈行为该如何赔偿消费者
    商家有欺诈行为该如何赔偿消费者

    欺诈销售赔偿标准为,五百元以上三倍赔偿,五百元以下按五百元赔偿。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在对于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如果存在欺诈销售的行为,虽不构成诈骗罪,但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出售的商品或

    2022.06.25 704
  •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遇到商家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然后向工商部门投诉解决,或者可以直接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2020.02.13 204
专业问答
  • 怎样判断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如何判断

    第一,“欺诈”本身是一个主观的概念,难以形成客观的标准。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买受人可以退房的情形包括:(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二)故

    2022-10-10 15,340
  • 如何应对商家欺诈行为及应对,如何应对商家欺诈行为的再次侵权行为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

    2022-04-15 15,340
  • 受过欺诈的商家又行使商家侵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

    2022-05-06 15,340
  • 如何对待不良商家欺诈行为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为

    2022-08-23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957 2022.04.17
  •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2,899 2022.04.17
  • 欺诈罪能判几年 01:07
    欺诈罪能判几年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欺诈罪,只有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得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受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犯罪人或第三者因此取得财产,最后受骗者遭受财产损害。 我国刑法第

    374 2022.05.18
商家的欺诈行为是如何判断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