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合同纠纷法律常识

欺诈合同如何解除

更新时间:2022.07.28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一、何谓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依照我国《劳动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在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我国《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从该条立法来看,并未规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应具备何种条件,只要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协议,便可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从实践来看,协议解除具有以下特点: (l)双方当事人具有平等的解除合同请求权。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都可主动向对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请求。 (2)必须经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而达成协议,才可解除合同,任何一方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对方当事人。 (3)协议解除不受约定终止合同条件的约束。 (4)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由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三年的标准发给。属于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发给经济补偿外,还须按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法定解除)及其法律后果 依照劳动法第25条、第26条、第27条、第31条和第32条共5个条文的规定,法律同等赋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其中第25条~第27条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第31条和第32条是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来看,又可分为“提前通知解除”和“即时解除”两种形式。依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以提前30日并采用书面方式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方式称为“提前通知解除”。所谓“即时解除”是指当事人一方无需预先告知对方当事人而采用随时通知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该种方式不涉及经济补偿或承担赔偿责任。劳动法对用人单位采用“提前通知解除合同”方式规定了必备条件,而对劳动者未作任何限制性条件规定。 单方解除合同系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由于本身的过错造成的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现行的《劳动法》、《违反<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及《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办法》的规定,此种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即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给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助费用。按照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 (1996)243号《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所作解释:“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时,企业按照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 (1994)481号),支付给职工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根据上述规定,经济补偿金主要运用于下列范围: (一)非过失性辞退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其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没有最高额限制,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没有最高额限制。若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二)经济性裁员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由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其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但没有最高额限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劳务合同如何解除 (三)用人单位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应全额补发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相关专题推荐: 欺诈解除合同
律师普法
  • 用人单位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双倍支付标准。具体标准为,按照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

    2020.12.22 209
  • 欺诈合同可否申请解除
    欺诈合同可否申请解除

    欺诈合同是不可以申请解除的。但是可以申请撤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因另一方欺诈胁迫而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订立合同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1.11.18 119
  • 欺诈购房合同无效如何解决
    欺诈购房合同无效如何解决

    欺诈购房合同无效,属于是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购房合同的无效导致合同条款的失效,对于这个合同无效,追究不了违约责任,能追究的只是缔约过失责任。也即是购房合同因为欺诈的手段导致无效之后,当事人追究另

    2022.04.12 571
专业问答
  • 公司欺诈劳动者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欺诈的,劳动者不需要终止,因为合同无效,即合同未签订。法律规定,对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危险的手段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合同无效。

    2021-12-22 15,340
  • 什么是欺诈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

    2023-12-23 15,340
  • 员工欺骗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解除?

    可以参照工伤待遇申请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工伤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

    2022-07-09 15,340
  • 受欺诈的合同解除的除斥期间

    受欺诈的合同撤销的除斥期间为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

    2023-12-12 15,340
法律短视频
  • 解除合同后如何处理 01:14
    解除合同后如何处理

    在合同解除后,还没有履行的,要终止履行;如果已经履行完毕的话,则按照履行的情况和合同的性质,双方可以要求把物品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这里所说的恢复原状,指的是恢复到合同签订之前的状态。原物还存在的,要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

    1,891 2022.04.17
  • 合同解除定金如何赔偿 01:29
    合同解除定金如何赔偿

    在我国,定金作为担保合同履行的一项金钱保,在各种民事交易活动中非常常见。自然人在购买大额的不动产,比如订立购房合同时,大多会与房地产商约定多一项定金条款。定金可以作为履行时的担保,也可以作为解约时的惩戒。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985 2022.04.17
  •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如何解除 01:04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如何解除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

    1,030 2022.05.11
欺诈合同如何解除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