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银行贷款不还起诉了有什么影响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被起诉了,会产生以下两种结果: 1、信用贷款:信用贷款的方式取得的贷款。若申请人是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取得的额贷款,那么贷款机构无法经过变卖抵押物的方式,降低自己所受到的损失。不过,贷款机构会不停的催缴,这会给贷款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最终,借款人仍逃脱不了法律制裁,需要用个人名下资产偿还借款。 2、抵押贷款:在抵押贷款方式下,其会主张法院对抵押财产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将优先用于偿还剩余本息、律师费、诉讼费等一系列费用,假使还有剩余金额,则将如数返还给借款人。这说来轻松的流程,做起来可未必简单,少说也要等个三个月之久,才能将资产兑现,在此期间,借款人可筹集钱,赢得资产争夺战,用钱的归位使得贷款机构撤诉。 情节严重要坐牢。通常来说,借钱不还这类事件都属于民事纠纷,不会上升上刑事层面。但如果借款人拒不执行,坚决要当老赖,宁可跑路也不还钱,情节非常恶劣的,法院还会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过分严重就会坐牢。 借款人一直拖欠贷款不还会导致很多后果发生,不仅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还会影响以后其他贷款的申请,而有个别贷款如果未按时还款,还会产生罚息,所以,在申请贷款前,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是很重要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产生罚息,加收50%的利息虽然每家贷款机构的政策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银行会比小贷公司更好说话一些。 2.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逾期后,信用报告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不良记录。一旦留下即可能会被保留3年~7年的纪录,将来若要向其它银行借款,可能就会因信用不良而无法容易申请了。 3.无法享受贷款优惠,甚至已申请不到贷款。
-
欠银行贷款还不上被起诉了
欠银行贷款还不上会影响自己配偶及直系亲属的经济活动,即个人无法再申请贷款,配偶和直系亲属也无法再申请贷款。欠银行贷款还不上怎么办得根据自己的态度以及实际情况来决定。 贷款人没有偿还能力,应该主动联系银行进行协商,宽限还款时间或者办理分期归还
2021.03.19 325 -
丈夫银行贷款还不了,妻子有什么影响?
对于丈夫的银行贷款对妻子的影响,需要认定贷款的性质即是否构成“夫妻共同债务”。对于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在此即银行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
2021.01.15 993 -
-
银行贷款还不起有什么影响
银行贷款逾期不还的后果: 1,银行会按照贷款合同规定的,从逾期日起开始计算罚息。 2,银行会在通知欠款人三次后,将欠款人的逾期信息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形成欠款人个人的信用不良信息。 3,银行会专门委派法
2022-04-19 15,340 -
欠银行贷款还不上有什么影响
欠银行贷款逾期不还,肯定是有责任的。至于是合同下的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贷款取得过程本身没有欺诈,用途合法,只是没有偿还能力,那么按合同及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机会高。借
2022-04-27 15,340 -
银行贷款被起诉了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欠银行贷款被起诉会有什么后果欠银行贷款不还会被起诉;贷款还不上会面临以下四种情况: 1.银行信贷员会不断到公司催缴; 2.贷款将被罚息的; 3.银行会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包括抵押物或企业资产的拍
2022-07-25 15,340 -
不还贷款银行有什么影响?
不还贷款,银行起诉的不良后果有以下: 1、借款人的信用受到影响。由于银行对借贷人的个人信用比较看重,如果一旦还不上款,个人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到借款人日后再贷款。 2、产生罚息增加日后还款
2022-04-18 15,340
-
01:01
欠钱不还成了老赖有什么影响欠钱不还,那么另外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债权人胜诉之后,债务人必须要按照判决履行义务,否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按照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法律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的,那么法院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以对被
3,482 2022.04.17 -
01:34
房贷还不起了银行怎么处理房贷还不起时,银行会根据逾期的时间逐步作出处理。如果逾期不到一个月,银行可能没有任何反映,或者只是由客服致电告诉借款人贷款已逾期,请记得按时偿还,否则会影响征信。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偿还,银行会开始根据贷款合同计算罚息并且会通过电话、短信通知
6,335 2022.04.17 -
01:20
欠银行贷款诉讼时效欠银行贷款的诉讼时效,其实就是民事诉讼案件的诉讼时效。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按照其他规定的诉讼时效确定该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欠银行贷款属于借款合同纠纷,没有其他法律对其诉讼时效做出规定,因此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这
2,74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