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习俗接受的赠与不能要求返还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意见》第十条强调要求“按照习俗”给付才能适用,那是不是没有“按照习俗”给付的附条件的赠与,就不返还呢?回答是否定的,结婚前给付财物,各地皆有,何为“按照习俗”难以判断,发生在城市、经济富裕地区的婚约财产给付也应当按附解除条件赠与判断适用,若以此加以区分显不公平,且与平等原则相违,其它大陆法系国家及台湾地区民法典对婚约财产给付的返还皆没有以此加以区别,如,《德国民法典》规定:不履行结婚的,婚约当事人的任何一方可以返还不当得利的规定,向他方请求返还其向他方所赠与的作为婚约的标志所给予的物,《法国民法典》规定:一切为婚姻所为之赠与,如婚姻不发生时,均归失效,《瑞士民法典》规定:如果终止婚约,婚约双方要请求返还各自的赠与物。因此,“彩礼”、“结婚前给付对方的财物”表述皆不准确,符合法理的表述应为,以婚姻为条件的赠与,婚姻不发生时,应当返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能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对方的财礼。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但婚后双方没有一起共同生活的,应返还彩礼。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应返还彩礼。给付彩礼造成男方生活困难的,应返还彩礼。
-
是否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对方的财礼?
可以。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
2021.02.08 100 -
是否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对方的财礼
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前提是要符合彩礼返还的法定条件。法律规定,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如果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没有在一起生活,或者是当事人因婚前给付彩礼的行为导致
2020.06.08 168 -
赠与合同能不接受吗
可以。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 赠与合同需要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后才能成立。且受赠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接受赠与,消极沉默不产生
2021.04.23 311
-
不按习俗的赠与能否要求返还
《意见》第十条强调要求“按照习俗”给付才能适用,那是不是没有“按照习俗”给付的附条件的赠与,就不返还呢?回答是否定的,结婚前给付财物,各地皆有,何为“按照习俗”难以判断,发生在城市、经济富裕地区的婚约
2022-04-29 15,340 -
如何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
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如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双方未办理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2、3项规定的,应当以双方离
2022-10-30 15,340 -
农村习俗彩礼给与能按赠与来说吗?
如果是以结婚为目的给彩礼,最后没有结婚,那么根据法律来说这个彩礼需要退还,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节不同结果不同
2022-10-21 15,340 -
如何向法院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2022-12-01 15,340
-
00:55
未成年接受赠与有效吗赠与合同的成立并不以受赠人是否成年为要件。因此只要赠与人的赠与行为合法,那么对未成年小孩的赠与是有效的。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
3,867 2022.04.17 -
00:50
能不能将自己的房产赠与父母子女能将自己的房产赠与父母。作为房屋的所有权人,具有将房产赠与任何人的权利,但是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产权过户等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
2,925 2022.04.15 -
00:49
坚决离婚要不要接受调解坚决离婚要不要接受调解,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即使起诉前已经婚姻登记机关、街道组织调解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仍应进行调解。在进行调解时,审判人员必须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宣传法律、
2,7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