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2023-03-03 11:3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3-03回复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由于其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者法律会从重处罚。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区别如下:本罪虽然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三)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四)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五)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六)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 1.主观目的不同;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首先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故意内容,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 其次是客观方面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行为方式上,合同诈骗罪都是作为;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 2、从欺诈的程度看,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仍应由民事法律来调整。 3、从欺诈内容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动;而民事欺诈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 4、从欺骗的手段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的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书,虚假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等,以骗取对方的信任使行骗得逞;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

律师普法更多>>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 1.主观目的不同;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2022.08.09 143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有哪些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有哪些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主观目的不同;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2020.06.11 90
  •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诈骗罪不优于民事。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

    2020.04.15 116
专业问答更多>>
  •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

    2022-03-16 15,340
  •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合同诈骗与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

    2022-03-07 15,340
  • 民事欺诈行为与诈骗犯罪的区别

    这种事情经常和诈骗罪联系在一起,如果构成了诈骗罪,那么受害人的损失应当全部追回。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正常商业目的,采用了误导等手段谋取绝对优势的话,受到欺诈的一方应当去法院或仲裁机构要求撤销一个行为(不可

    2023-01-22 15,340
  • 如何辨别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首先主观目的不同 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实质是牟利:而合

    2022-11-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01:02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1,320 2022.05.11
  •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00:53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普通的诈骗罪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首先,两者所保护的法益不同,合同诈

    1,100 2022.04.17
  • 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01:13
    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别

    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别有三种,分别是: 1、产生时间不同,合同诈骗产生的时间,既可能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最初,也可能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普通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均产生于行为之初,其犯罪的临界点都发生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实施

    1,005 2023.01.04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