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单凭微信转账是否能起诉小三?
单凭微信转账是否能起诉小三?

单凭微信转账是否能起诉小三?

2022-07-03 280
普法内容
单凭微信转账能起诉第三者。 如果仅凭微信转账这一个证据,不一定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还需要证明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配偶存在婚外情,与他人形成了不正当男女关系,其次,还要证明存在赠与行为,形成赠与的法律关系。 在实践中,在发现另一半出现婚外情时,应及时进行取证,收集证据线索,如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流水、网购订单等,这些均可以作为辅助证明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材料。 此外,在证明形成赠与的法律关系方面,需要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赠与的行为,如可提供转账流水,交易记录,付款记录等,若接受财物的一方主张双方并不属于赠与的法律关系,如主张双方是借贷、合伙、劳动合同等其他法律关系,则就应当就此提交相关的证据进行证明,接受财物一方若无法证明双方有其他的法律关系,则应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单凭微信转账能起诉吗最多能转几笔
    单凭微信转账能起诉吗最多能转几笔

    可以。只要符合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就可以起诉

    2020-02-09 234
  • 单凭微信转账能报警吗
    单凭微信转账能报警吗

    要看情况,微信转账记录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是最好还是要证明该笔转账的用途,以电话录音的方式或第三方人证的方式等证明。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1、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2、微信证据的完整性。例如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

    2020-01-23 39
  • 有微信转账电子凭证能申诉吗
    有微信转账电子凭证能申诉吗

    有微信转账电子凭证不能申诉,但是可以起诉。起诉的方式是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020-11-26 284
专业问答更多>>
  • 微信转账了有转账凭证和取款行帐单能起诉吗

    建议先协商,协商无果搜集证据起诉解决,查封、强制执行对方财产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2022-10-22 15,340
  • 单凭支付宝转账是否能胜诉,有哪些相关规定

    单凭支付宝转账不一定可以胜诉,当事人因为欠款纠纷提起诉讼的,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负担提供相应的证据,只有支付宝转账无法证明存在借款关系,所以不一定可以胜诉。

    2023-09-02 15,340
  • 单凭转账记录就起诉我怎么办?

    单凭转账记录就起诉的,当事人应该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积极应诉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

    2023-09-13 15,340
  • 微信转账记录存在法律上能否作为借款凭证

    一般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可以起诉,要求对方返还,借款纠纷一般可以在原告的经常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进行起诉,主张对方返还欠款,一般简易程序3个月,普通程序6个月

    2023-06-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微信转账可以起诉吗 00:59
    微信转账可以起诉吗

    符合起诉条件的,微信转账也可以起诉。微信转账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只要符合以下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

    11,091 15,340
  • 贩毒微信转账记录能定罪吗 01:24
    贩毒微信转账记录能定罪吗

    行为人贩卖毒品的,微信转账记录可能被作为定罪的证据,但仅依据转账记录还不足以对其定罪量刑,因为孤证不能定罪,但若有其他证据作支撑,微信转账记录就可以成为定案依据。具体的证据侦查与调取由公安机关进行。证据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2,045 15,340
  • 超过三年的转账记录能起诉吗 00:50
    超过三年的转账记录能起诉吗

    超过三年的转账记录可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欠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是债务人产生了诉讼时效抗辩的权利,而非债权人丧失起诉权。一旦债务人

    2,483 15,340
刘伟长律师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团队负责人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3-6177-304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