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售楼处全款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售楼处全款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售楼处全款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2022-03-24 301
普法内容
售楼处全款收据有法律效力。买房收据具有证据的法律效力,证明买方向卖方支付了相应的价款,同时也能够证明买方履行了合同中相应的付款义务,但其也仅能作为付款证据使用,房屋属于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须登记,有无登记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也就是说如果房子时,要想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则应该到房产登记处登记,并领取房产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五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售楼处全款收据可以作为起诉证据吗
    售楼处全款收据可以作为起诉证据吗

    买房收据具有证据的法律效力。买房收据具有证据的法律效力,证明买方向卖方支付了相应的价款,但法律效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

    2020-02-09 127
  • 售楼书如何写法律效力
    售楼书如何写法律效力

    可以通过作为正文附件的方式保证售楼书的法律效力。如果要从法律上确保售楼书本身具有法律效力,就一定要把售楼书的内容明确的写到后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这是法律规定要有的。

    2021-01-22 68
  • 售楼书怎么保证法律效力?
    售楼书怎么保证法律效力?

    如果要从法律上确保售楼书具有直接法律效力和更强的证明力,最好把售楼书的内容明确的写到后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这样就能更好的约束开发商一定要按照售楼书中说的履行它的义务,一旦开发商没有按照售楼书中的内容添加到商品购销合同里约定的条款履行义务,

    2020-10-27 119
专业问答更多>>
  • 售楼广告有效力吗,什么样的售楼广告具有法律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售楼广告的内容没有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约定,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广告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r1、向购房者提供优惠条件或赠送礼品的许诺。r2、对商品房外墙或共用部分

    2022-10-26 15,340
  • 售楼书符合法律规定有法律效力吗

    售楼书具有法律效力的确保方法:根据法律的规定,如果要从法律上确保售楼书本身具有法律效力,就一定要把售楼书的内容明确的写到后面的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这是法律规定要有的。如果定售楼书中所描绘的物业的美妙环境

    2022-05-27 15,340
  • 售楼广告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广告视为要约,其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 1、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规定的。 2、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

    2023-07-13 15,340
  • 售楼广告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广告视为要约,其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 1、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规定的; 2、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

    2023-03-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间借贷纠纷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吗 01:07
    民间借贷纠纷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吗

    民间借贷纠纷中证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很多人为了方便、快捷没有通过银行去借款,而是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借款,弊端就是借贷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抵押,容易发生纠纷。一旦发生了民间借贷纠纷,需要双方当事人提供以下三种类型的证据:第一,从书面的证据

    1,204 15,340
  • 以租代售合同法律效力问题 00:51
    以租代售合同法律效力问题

    以租代售合同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存在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合同即是合法有效的。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117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381 15,340
严卫其律师 严卫其律师

福建亨嘉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
咨询律师
159-6020-811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