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offer的回执有法律效力吗
offer的回执有法律效力吗

offer的回执有法律效力吗

2021-02-05 652
普法内容
offer的回执对企业具有法律效力。offer只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出的要约,并不是劳动合同,仅仅是用人单位单方向劳动者发出的聘用意向,是一种意思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offer并不是正式的合同,公司的offer同样是有法律效力的。对于收到纸质offer的应聘者,要注意offer上是否有有权人的签字或公司盖章。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如果企业反悔对受要约人造成损失可以要求赔偿,可以主张损失的赔偿范围包括: 一、主要的经济损失。一般为被录用者自原单位离职后的应得工资收入损失、应得经济补偿等。 二、其他损失。一般为劳动合同磋商过程中发生的邮寄费、交通费、体检费等费用。 三、机会损失。一般为被录用者因此而放弃其他的就业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六条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回执和复印件的法律效力
    回执和复印件的法律效力

    合同复印件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合同复印件的法律效力肯定是没有原件高的,在当事人提供原件有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提供复印件。

    2020-09-22 316
  • 被执行人无力偿还有法律效力吗
    被执行人无力偿还有法律效力吗

    被执行人无力偿还的不是失信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只有在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且具有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情形的情况下。

    2020-12-17 83
  • 对原件拍照的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吗
    对原件拍照的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吗

    有法律效力,但是不如原件的证明力强,对原件拍照的属于复印件,从技术上可以被篡改,因此单单扫描件的证明效力是很低的,除非对方对扫描件认可,否则需要提供其它相关证据进行佐证,形成证据链条,扫描件才能作为定案证据,从而具有较高证明效力。

    2020-03-18 457
专业问答更多>>
  • offer有没有法律效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Offer在法律上一般翻译为要约,指当事人一方提出订约条件,愿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向表示。录用通知一经送达,对用人单位即产生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发出《录用通知书》后又单方反悔,致使劳动者权利受损的现象并

    2023-08-29 15,340
  • 撤回执行申请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申请撤回执行申请,是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自愿处分自己民事程序权利引起执行案件程序终止的法律行为,其有权再次对未实现的权利申请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

    2022-01-30 15,340
  • 遗书的书写回执复印件有法律效力吗?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有疑问或需法律帮助,欢迎你来电咨询或当面咨询(四川成都:A律师13980604101)。

    2022-10-29 15,340
  • 法院立案回执有哪些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

    2022-08-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具法律效力的合同有用吗 00:56
    不具法律效力的合同有用吗

    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理论上来讲是相当于没用的合同。因为根据《民法典》合同编中的规定,尤其是第四百六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且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反过来说,若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具有合同无效的情

    2,088 15,340
  • pdf格式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01:11
    pdf格式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pdf格式的合同,如果满足合同成立生效的要件,自然具有法律效力。pdf格式的合同,同样属于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之后,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生效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8,190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369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