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股东出资没到位债权人怎么追究责任
股东出资没到位债权人怎么追究责任

股东出资没到位债权人怎么追究责任

2020-02-10 106
普法内容
股东出资没到位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追究其法律责任,股东出资不足,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该股东在未出资本兮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股东出资不实如何追究责任
    股东出资不实如何追究责任

    股东出资不实,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出资是股东最基本的义务。出资不实的表现形式有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被高估、出资之后将出资转出等。

    2020-08-30 100
  • 股东出资不到位时债权人可否要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时债权人可否要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时债权人不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股东出资不实的责任,是股东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的债务人不可以直接向出资不实的股东主张债权。

    2020-06-03 253
  • 股东股权出资不到位转让是否还承担责任?
    股东股权出资不到位转让是否还承担责任?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向股权受让人明示其因出资期限未届满而未缴纳出资的,股权受让人仍受让该股权的,由于股东已经告知股权受让人,且股权受让人受让之之股东资格当然包含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而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出资是每个股东最主要的义务,故股权受让人

    2020-03-15 317
专业问答更多>>
  • 股东投资不到位的债权人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果股东出资不足,公司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无法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此外,股东出资不足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一、全额补缴出资责任。 即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的,应

    2021-11-11 15,340
  • 股东没到出资期限债务可以追究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资期限未届满的,股东不属于出资违约,股东对公司债务不承担责任,但如果公司破产清算的,视为未履行出资,要承担责任。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

    2022-07-11 15,340
  • 股东抽逃出资如何追究责任

    公司可以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补足出资外,公司其他已经按约全面出资的股东还可以根据发起人协议或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其他守约的股东对抽逃出资的股东的违约请求权是基于合同

    2022-08-02 15,340
  • 股东出资不到位的责任

    股东出资不到位的责任是承担补足出资额的责任,并向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未补足出资额的,对公司债务在应补足出资额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

    2022-06-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股东未出资到位可以转让股权吗 01:11
    股东未出资到位可以转让股权吗

    对于公司股东尚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的股权是否能够依法转让,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章程约定股东应当在指定期限缴足实缴出资,但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已经缴纳章程约定已经到期部分应缴出资或全部出资期限均未届满的,公司股东可以依法转让所持有的全部股权

    1,377 15,340
  • 股东未出资到位对外如何担责 01:24
    股东未出资到位对外如何担责

    股东未出资不足的话,需要承担一定的对外责任。具体来说,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股东应该按照注册资本的要求补足出资,以清偿债务。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出资不足的,要对公司承担补缴出资额的责任。如果股东是以货币,即以现

    1,077 15,340
  •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115 15,340
公司法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