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出资少占股权多?
出资少占股权多?

出资少占股权多?

2020-03-31 326
普法内容
是需要提前有特殊约定的。股东可在章程中对股权比例另行约定,那么就不是一定要与出资比例保持一致。而且股东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等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出资多占股权少合法吗
    出资多占股权少合法吗

    合法,股东可在章程中对股权比例另行约定,无需与出资比例保持一致。但具体操作中可能需事先与当地工商局沟通,因为有的地方工商局强制要求二者必须一致。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

    2020-08-19 77
  • 可以出资多占股少吗?
    可以出资多占股少吗?

    股东可在章程中对股权比例另行约定,无需与出资比例保持一致。 但具体操作中可能需事先与当地工商局沟通,因为有的地方工商局强制要求二者必须一致。根据公司法,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2021-03-11 99
  • 股权占比和出资占比一样吗
    股权占比和出资占比一样吗

    一般情况下,股东基于出资额享有对应股权,出资比例等于股权比例。但股东可对此另行约定。因此股东可在章程中对股权比例另行约定,无需与出资比例保持一致。但具体操作中可能需事先与当地工商局沟通,因为有的地方工商局强制要求二者必须一致。出资比例是股东

    2020-08-16 473
专业问答更多>>
  • 我出资三万我占了多少股份

    这个股份如果是单论钱的话你有 20,但具体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看你和你的朋友你们怎么商量的,还有在其他方面出资情况,比如人脉,管理,这些种种方面都要考虑到的

    2023-06-09 15,340
  • 可不可以出资少占股少

    1.股东可在章程中对股权比例另行约定,无需与出资比例保持一致。 但具体操作中可能需事先与当地工商局沟通,因为有的地方工商局强制要求二者必须一致。 2.根据公司法,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

    2022-05-23 15,340
  • 2022年出资少的可以多占股份吗

    出资少的不可以多占股份。 出资少股份多的这种情形是不合理的,股份的多少,取决于协议,要看合伙人的股权分配,股份的比例就是按照出资比例算的。各个股东的出资比例和出资金额没有限制,由股东自行协商,以章程和

    2022-11-15 15,340
  • 出资少少还可以占股份吗?

    出资少的不可以多占股份。 出资少股份多的这种情形是不合理的,股份的多少,取决于协议,要看合伙人的股权分配,股份的比例就是按照出资比例算的。各个股东的出资比例和出资金额没有限制,由股东自行协商,以章程和

    2022-10-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控股权是多少比例 01:30
    控股权是多少比例

    控股权的比例是指,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占一个公司资本总额或股本总额50%以上。但是如果股东出资额或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其所享有的表决权却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这名股东也享有控股权。控股权因此可以分为绝

    7,864 15,340
  • 股东未出资到位可以转让股权吗 01:11
    股东未出资到位可以转让股权吗

    对于公司股东尚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的股权是否能够依法转让,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章程约定股东应当在指定期限缴足实缴出资,但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已经缴纳章程约定已经到期部分应缴出资或全部出资期限均未届满的,公司股东可以依法转让所持有的全部股权

    1,379 15,340
  • 占干股还可以领工资吗 00:54
    占干股还可以领工资吗

    占干股还可以领工资。占干股的同时在公司上班的,可以领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发工资,是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理由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就依法拥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

    4,422 15,340
公司法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