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改造中,如何对农村居民的宅基地进行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棚户改造中宅基地的补偿标准与房屋征收程序和土地性质有关。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其补偿标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并参考就近区位类似结构的商品房价格。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17条规定,被拆迁的房屋价值应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虽然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但由于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予以安置补偿。具体的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可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十九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n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n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城中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是以土地使用证、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国土部门房屋测绘数据为基础计算。 2、依法支付房屋补偿费和装修费、拆房安置费和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房屋内各项家电移机补偿、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等。
-
农村村民可以把宅基地卖给城市居民吗
我国对农民出卖宅基地上的房屋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购买人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成员,且尚未获得宅基地,或者虽已有宅基地但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购买宅基地后仍在标准范围内。城镇居民、外地农民等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农民订立的购买农村宅基地或房
2020.05.10 32 -
农民在城市买房,农村宅基地怎么办
一、农民在城市买房,农村宅基地怎么办 1、农村的居民是可以在城市里面买房子的,当然也可以在农村里面修房子。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的居民都有本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这便是宅基地,大家可以用来建造房屋或者是工厂,这原本就是农民的权益,是任
2024.06.08 37 -
-
农村改造,农民宅基地的补偿问题
(1) 如果房屋位于农村集体土地上,拆迁补偿有三种方式: 1. 如果具备条件,将优先采取宅基地迁建安置,并补偿房屋重建成本价; 2. 如果是纯货币补偿,将支付房屋重建成本价和宅基地地价; 3. 如果房
2024-11-11 15,340 -
举家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如何补偿
举家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经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核准,签订退出合同并办理公证明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根据陕政办发〔2010〕36号文件公布的征地统一年产值平均标准和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鼓励政策
2022-01-11 15,340 -
城市居民能否到农村购买农民宅基地、租用农民宅基地或者建造房屋?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此可见,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民宅基地或租用农民宅基地是违法的,一旦发生产权纠纷,理所当然不受法律保
2022-01-24 15,340 -
内江农村宅基地改造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出台关于宅基地拆迁补偿的法律法规,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房地一体化原则,征收农村房屋,对房屋进行了补偿,也就是对房屋下边的宅基地使用权进行了补偿,因此不再单独对宅基地补偿。 但是一些地方农
2023-07-04 15,340
-
00:55
村改居后宅基地性质村改居后宅基地性质依旧为集体土地。由于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村改居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政策。因违法而无效等原因,国家通过征收手段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唯一途径,其他任何手段包括村改居,都不能自然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 村改居就是农村
4,419 2022.05.11 -
01:01
农村闲置宅基地收回补偿农村闲置宅基地收回补偿,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处理,具体如下: 1、货币补偿,也就是通过专业的估价生成有据可循的补偿金额,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补偿; 2、产权调换,也就是以异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进行产权交换; 3、结合型补偿,也就
3,017 2022.05.11 -
01:51
如何进行宅基地确权非农民使用宅基地有两种。一是政府实施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工程,组织农民建房、使用宅基地。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宅基地是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的,应当进行确认登记。二是1999年以前非农业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华侨)合法取
1,2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