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属于偷税行为吗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属于偷税行为吗

2022-05-29 04:2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澳门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5-29回复

专业分析:

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偷税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逃税行为。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转移或者隐匿个人名下财产的,并且因此所欠下的税费当地的税务机构不能追缴纳的,这种行为就是属于逃税。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是偷税。纳税人隐匿、毁弃账簿,即偷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本上故意多支出或少收入。或者采取一些虚假纳税申报和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的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是偷税么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是偷税么

    纳税人隐匿,或者销毁账簿,这就是偷税,还有伪造,以及变造记账凭证也算是偷税。 还有在他的账簿上故意多列支出或者故意不列支出或是少列收入, 又或是进行一些虚假的纳税申报的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应纳税款或者不交应纳税款的行为 。 纳税人不如实上报

    2020.06.03 76
  • 转移或隐匿财产是偷税行为吗
    转移或隐匿财产是偷税行为吗

    纳税人隐匿,或者销毁账簿,这就是偷税,还有伪造,以及变造记账凭证也算是偷税。 还有在他的账簿上故意多列支出或者故意不列支出或是少列收入, 又或是进行一些虚假的纳税申报的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应纳税款或者不交应纳税款的行为。 纳税人不如实上报或

    2020.12.12 94
  •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是法律规定的偷税行为么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是法律规定的偷税行为么

    纳税人隐匿,或者销毁账簿,这就是偷税,还有伪造,以及变造记账凭证也算是偷税。 还有在他的账簿上故意多列支出或者故意不列支出或是少列收入, 又或是进行一些虚假的纳税申报的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应纳税款或者不交应纳税款的行为 。 纳税人不如实上报

    2020.02.01 58
专业问答更多>>
  •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是偷税吗

    符合偷税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应该属于偷税。隐匿财产是逃避追缴欠税罪。这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欠缴应纳税款,并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款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逃避行为,

    2022-05-27 15,340
  • 转移或者隐匿财产属于什么行为

    逃税行为。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转移或者隐匿个人名下财产的,并且因此所欠下的税费当地的税务机构不能追缴纳的,这种行为就是属于逃税。

    2021-12-28 15,340
  • 什么是转移隐匿财产行为

    隐瞒财产属于恶意转移财产。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出售、损害财产,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属于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

    2021-11-29 15,340
  • 关于隐匿财产转移,如何处理

    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方式:夫妻一方隐匿、转移、出售、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对方财产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对方发现上述行为的,可以

    2021-11-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怎么办 01:07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怎么办

    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债权是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人通过隐匿转移财产,导致自身的财产减少,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使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

    705 2022.04.15
  • 离婚时一方隐藏或转移财产怎么办 00:52
    离婚时一方隐藏或转移财产怎么办

    离婚的时候一方有隐藏或者是转移财产的行为,那么另外一方一定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转移财产的行为会损害另外一方的合法利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只要法院核实一方确实有转移财产的行为的,那么转移财产的一方,在分割共同财产的时候,可以不分或者是少

    962 2022.04.15
  • 偷偷录音属于什么行为 01:01
    偷偷录音属于什么行为

    偷偷录音行为分析如下:被别人偷录音是否合法要看具体情况,只要对方没有违法的手段和形式、没有侵犯到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就应当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如果不是在公共场所,或非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擅自对他人进行偷拍或偷录的,就涉嫌违

    3,818 2022.04.17
公司法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