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上了网贷公司的短信说开庭是真的吗

上了网贷公司的短信说开庭是真的吗

2023-08-16 21:0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河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8-16回复

专业分析:

肯定是假的,因为网贷逾期被起诉的,法院不可能以短信形式通知当事人开庭,如果法院立案,会把起诉状的副本发给被告,如果从始至终都没有收到过法院的法律文书,只是以短信形式收到了所谓的开庭通知书,一般都是假的,但网贷逾期是有可能被起诉。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假的,不要相信。除了法院通知你,谁通知你开庭都是假的。而且法院会提前通知你去法院取诉讼材料,还要提出答辩。这种发信息的都是假的,不过是催收手段而已。建议不要碰网贷。对方的意思督促你还款。是否起诉已收到法诉讼状为准,是纸质的。需要你签收。是对方给你发的短信。此短信不懂法。公安局没有刑事诉讼科。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假的,但是他们会根据各种手段查询你户籍地的信息,然后寻找村委会居委会的电话进行催收,虽然违规,但是催收只有施压才会促成你得还款,否则你不还款,他们也没有提成。

律师普法更多>>
  • 短信收到开庭公告是真的吗?
    短信收到开庭公告是真的吗?

    短信收到开庭公告是真的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开庭,一般是书面送达传票,如果在经过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短信通知的方式。如果当事人没有书面同意,则这短信就是骗子所为。

    2020.04.20 1,111
  • 短信收到开庭公告是真的吗
    短信收到开庭公告是真的吗

    是不是真的可以去当地法院进行咨询,现在有很多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对公民进行诈骗。所以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增强防诈骗的能力。

    2020.03.20 96
  • 网上短信司法送达是真的吗?
    网上短信司法送达是真的吗?

    目前可能存在伪造12368号码发出短信,短信只能作为参考,所以主要还是看快递。人民法院的文件属于国家公文,只能通过中国邮政交寄,EMS面单上会注明法院专递,且邮政工作人员会要求当事人面签并回寄面单。使用中国邮政EMS法院专递一般不会是假的(

    2020.11.07 1,823
专业问答更多>>
  • 网贷逾期发短信说开庭是不是真的

    肯定是假的,因为网贷逾期被起诉的,法院不可能以短信形式通知当事人开庭,如果法院立案,会把起诉状的副本发给被告,如果从始至终都没有收到过法院的法律文书,只是以短信形式收到了所谓的开庭通知书,一般都是假的

    2023-02-03 15,340
  • 收到网贷短信说9.3号叫去开庭,是真的吗?

    要看传票内容的哦,建议委托律师核实相关情况再做决定。

    2022-10-16 15,340
  • 网贷逾期发短信说起诉了是真的吗

    假的,这个短信就是催收发来吓唬你的,想要让你还钱,不用当真。 行动建议: 网贷基本上都不会被起诉的,因为平台本来在利息和催收上就有问题,所以不可能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否则只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2023-01-12 15,340
  • 收到法院短信说开庭要去是不是真的是真的?

    法院不会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当事人到庭的。法院通知诉讼参与人到庭,会采取法定程序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包括起诉书、免予起诉书、裁定书和判决书

    2022-03-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欠款短信通知起诉是真的吗 00:49
    欠款短信通知起诉是真的吗

    欠款短信通知起诉一般不是真的。对于确实存在合法欠款的,应当尽快还款。以免法律责任。逾期未还或者是在两次催款后仍然不还款的,就会起诉当事人了。首先在进行多次催款后,当事人仍旧不还款,就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过人民法院审判后,如果当事人仍然不

    6,556 2022.04.17
  • 网贷诉讼通知是真的吗 00:57
    网贷诉讼通知是真的吗

    网贷诉讼通知不一定是真的。如果真的被起诉了,法院是会打电话通知本人的,接到电话后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或者拨打114确认这一电话的真假,即可判断是否是真实的。如果修改了联系方式,法院无法通过电话告知本人,也会邮寄传票给借款人,借款人如果收不到的

    14,850 2022.04.17
  • 及贷说要到户籍地来调查是真的吗 00:56
    及贷说要到户籍地来调查是真的吗

    及贷说要到户籍地来调查,不一定是真的。催收说去户籍地调查,不一定不是真的,要慎重处理,很有可能是催收的一种心理战术。也有可能是诈骗,要小心甄别相关信息,避免被诈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667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