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产假工资怎么发劳动法

产假工资怎么发劳动法

2022-07-20 18:0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20回复

专业分析:

1、从业生育女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本人生产或流产当月的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乘以本人按规定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期限计发。 2、从业生育女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不满一年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本人生产或流产当月本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乘以本人按规定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期限计发。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工资一般是照常发放,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即视为产假工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产假天数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一般由公司先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公司。

律师普法更多>>
  • 劳动法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劳动法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产假的工资是用人单位发,如果女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发;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020.07.23 826
  • 劳动法停产放假工资如何发放
    劳动法停产放假工资如何发放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

    2020.02.13 331
  • 劳动法规定的暑假工工资怎么发放
    劳动法规定的暑假工工资怎么发放

    由于大学生还在在校学习,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劳动法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规定,不适用于暑假打工的学生,暑假工应被定性为勤工俭学。根据有关规定勤工俭学的酬金应当不低于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0.07.28 379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法规定产假工资怎么发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

    2022-07-10 15,340
  • 劳动法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首先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工资应按出勤发放,不能以病假、事假、旷工处理; 其次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津贴发放,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是需企业补足的; 陪产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支付,社

    2022-05-19 15,340
  • 劳动法产假工资如何发

    劳动法产假工资如何发 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在生育子女时有必要的物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为了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我国《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在保障妇女生育期间的合法权益方面构筑了较为完善和系

    2022-01-17 15,340
  • 劳动法病假工资怎么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职工非因工患病需要出具相关的医院治疗证明,可向用人

    2022-03-3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84 2021.04.25
  •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01:39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假期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我国女职工分娩后,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而怀孕期间,可以享受15天的长假。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按照产前和产后来进行区分。分娩前,女职工享有15日的产

    20,146 2021.04.25
  • 劳动法工资拖欠怎么办 01:01
    劳动法工资拖欠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用人单位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着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以及工会代表这三方组成,并

    2,444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