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如果男方不给钱去打胎,属于合法吗

如果男方不给钱去打胎,属于合法吗

2022-05-13 16:5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台湾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5-13回复

专业分析:

一般情况不算犯法,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不能说男方不给打胎钱犯法,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对于其打胎男方作为胎儿的夫妻,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来弥补女方因此遭受到伤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打胎男方不给钱的,不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双方可以协商处理。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堕胎后男方不给钱属于民事纠纷,是对女方人身权利的侵害,属于侵权行为,应该由民事法律进行调整,即便是公安机关接警了,也不会受理的,最多就是口头调解。如果男方有暴力侵害女方的行为,则属于刑事案件的,报警的话公安机关予以受理。

律师普法更多>>
  • 男方强迫女方打胎属于犯法吗
    男方强迫女方打胎属于犯法吗

    违法,男方强行要求打胎,女方是可以拒绝。

    2020.06.17 2,735
  • 女方怀孕打胎男方不给钱怎么办
    女方怀孕打胎男方不给钱怎么办

    由于在恋爱期间,男女双方一般所承担的只是是道义上的责任,未婚怀孕如果男方不想承担责任,无合法夫妻身份,不具备我国计划生育法规所要求的合法生育条件,女方需依法终止妊娠,如果女方终止妊娠所需费用和必要的营养费,男方应适当予以帮助和补偿。关于未婚

    2021.02.14 3,714
  • 打胎男的不给钱怎么办
    打胎男的不给钱怎么办

    未婚怀孕男方无需负法律责任,如果生下了孩子男方需要负抚养责任。男女婚外的性行为,导致怀孕,并非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所规范。只是男女双方均不应轻率发生性行为,既然发生了,双方都应该负起责任来,而不应只讲一方的过错,孩子生下来也好,堕胎也好,

    2021.01.16 1,237
专业问答更多>>
  • 打胎男方不给钱怎么办

    堕胎后男方不给钱属于民事纠纷,是对女方人身权利的侵害,属于侵权行为,应该由民事法律进行调整,即便是公安机关接警了,也不会受理的,最多就是口头调解。如果男方有暴力侵害女方的行为,则属于刑事案件的,报警的

    2021-12-23 15,340
  • 男方彩礼钱给女方的属于谁的

    2021年婚姻法男方给女方的彩礼钱,如果是婚前给的,婚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女方并未将其用于共同生活,认定为女方个人财产。

    2021-08-18 15,340
  • 男方给家暴女方的钱属于谁的

    1、彩礼钱的归属不可“一概而论”。从法律意义上,先要分清这笔钱是“结婚登记前”给女方的,还是“结婚登记后”给的。如果登记前给的彩礼钱,就属于女方个人。这是一种赠予,女方是受赠人,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赠予

    2022-01-20 15,340
  • 男方给女方钱结婚后属于共同财产吗

    第一,婚前同居期间的财产与婚后共同财产。婚前双方属于同居关系,同居期间的财产关系可以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一般共有关系处理。就您的情况,需要定性“金钱帮助”,属于借债行为还是赠与?如果您主张债务返还,

    2022-04-2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签了合同不给员工也属于违法吗 01:12
    签了合同不给员工也属于违法吗

    签了合同不给员工也属于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

    2,637 2022.05.11
  • 未婚先孕打胎男方需要承受法律责任吗? 01:03
    未婚先孕打胎男方需要承受法律责任吗?

    未婚先孕打胎男方不需要承受法律责任。双方没有夫妻关系,男方不需要对女方负责。男方要求女方终止妊娠,女方可以不同意,在孩子出生以后男方依然需要支付抚养费到孩子成年。女方不能以堕胎为名向男方索要赔偿,但是女方怀孕后自行堕胎的,造成损失,可以根据

    6,676 2022.05.11
  •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00:54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交付财物,使行为人因此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5,380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